达州原是古通州,
山自青青水自流;
元九登高怀元九,
诗魂常伴凤凰游。
这是达州籍现代诗人梁上泉的一首诗。记得第一次读这首诗时,我依稀七八岁的样子,骑在父亲的肩头,从“高人一等”的视角看去,登高的人群比肩接踵,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真是一条浩浩荡荡的长龙。那是我对达州千年名节“元九登高节”最早的记忆。在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元九登高”的由来;知道了一个名叫元稹的唐朝诗人;知道了他和达州,即古通州的千古渊源;也记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唯美佳句……
此后的年年岁岁,每到正月初九,我们全家和达州千千万万的寻常家庭一样,都会参加盛大的“元九登高”活动。在和“元九登高”激励相随的成长中,不同的年岁,有着不同的登高“小心脏”。记得一年年一路攀登站在凤凰山顶,既有带着红领巾“会当凌绝顶,誓做接班人”的心愿;也有高考当年“爱拼才会赢,青春冲不停”的誓言;更有刚刚参加工作时“一颗赤城心,肝胆为人民”的奋蹄扬鞭……,年复一年,“年年登高,人人进步”是达州百姓共同的企盼,我的“元九登高”私家记忆也在其中!
直到2016年,我成为了一名年轻的纪检监察干部,在随着人群登高望远的过程中;在对元稹、对“元九登高”节,和对相关廉政文化更多地了解中,我又多了一份新的思索---元九登高!亦思廉!
在成为纪检监察干部之前,我对元稹的关注多是对他诗作的欣赏和才情的倾慕。但当我带着职业视角重新了解这位唐代大诗人后,我竟然发现,其实元稹和我还是穿越千年的同行,也曾是一位秉公用权,廉政为民的好干部。虽然斯人远去,但他廉政为民的佳话却千古传诵。
元稹元和四年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也就是现在四川盆地中部涪江流域以西,沱江下游流域以东,和剑阁、青川等地。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 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