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惠接受中央省级媒体专访

廉洁达州 2014-05-19 11:01 来源:达州政府网
 

  5月15日,出席第十七届渝洽会的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惠在渝接受了新华社、香港商报、四川日报、重庆卫视等2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专访。 
  我省提出要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发展,集中力量建设天府新区、川南、川东北“三大新兴增长极”。新华社记者问道,达州在川东北片区的定位是什么?将采取哪些重点措施,达到什么目标? 
  包惠说,省委、省政府提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给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的达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市立足达州实际,提出了两个发展定位,即: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围绕这两个定位,重点推进“七个加快”,即:加快建设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成渝经济区配套产业高地、秦巴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和区域文化中心,力争2017年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川东北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奋力实现“三步跨越发展目标”,即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今年国家提出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两带一路”战略,香港商报记者问道,达州在依托“两带一路”战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 
  包惠说,达州至少具有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突出。从地理位置上看,达州地处四川东北部和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圆心城,也是通联“两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为秦巴地区物资集散中心,辐射四省八市两区7300多万人口,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腹地广阔。二是交通优势明显。达州是四川的东大门、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全国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境内陆、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达州可以利用渝新欧和蓉新欧国际铁路,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合作,打通通向中亚、欧洲的陆路通道。还可以利用渠江航运和达万高速连接长江经济带,畅通达州通向长三角、甚至东亚、南亚的水运通道。三是资源优势独特。达州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天然气、煤、岩盐等可开发利用矿产28种,特别是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探明可采储量70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三大气田之一和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是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这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丰富低廉的能源资源保障。四是产业优势鲜明。依托丰富的资源,全市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制造、轻纺鞋服、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清洁能源汽车、环保节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的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加速配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达州在全市统一规划建设了“1+7”产业园区,连续两年建成近70万平米标准厂房。这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配套合作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承载平台。 
  回答四川日报记者就达州如何在成渝经济区中发展自己、抢占一席之地,包惠说,成渝经济区规划区域内,成都和重庆是发展的“双核”,必然对其他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州要加快发展,必须主动融入、甘当配角、借力发展,既当他们的“车间”,又当他们的“市场”。一是配套发展,突出发展汽摩电子配件、笔记本电脑零部件配套等产业,加快推进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着力打造成渝两地产业转移首选地。迎合成渝两地的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业品牌产品,当好成渝市场的“菜篮子”,打造面向成渝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二是错位发展,重点做好天然气资源这篇大文章,积极探索资源开发新机制,延伸拓展天然气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汽车等产业,在全省重要战略资源开发中探索新路、率先突破,建成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三是借力发展,依托渝洽会等重要投资促进平台,借力成渝两地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优势,建设一批达渝合作示范园区,推进达州加快发展。依托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三大品牌,加快与成渝大都市旅游圈的深度衔接,加快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养疗健等服务业,着力打造成渝两地的休闲度假后花园。 
  就重庆卫视记者提出的达州希望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重庆的区域合作,包惠说,从发展阶段看,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达州和重庆有差异,发展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本身就是一种互补性,为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下一步,达州将进一步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融入重庆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一方面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支持达州产品进入重庆市场,促进配套合作、共赢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两地重要物流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促进合作共建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加速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互联互通便捷畅达。三是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在教育、医疗、科研等方面的合作,积极招引重庆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来达办学办医,鼓励支持重庆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来达设立分支机构。四是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地把巴渝文化和巴渠文化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更高水平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振兴达州文旅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进一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行业商会协会的作用,加强企业和资本互动,推进民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地共同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