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廉洁达州 2014-07-21 14:43 来源:达州市纪委
7月9日至10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来达州调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开展正风肃纪工作情况,他对达州采取查阅财务账簿资料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半年抽查、年终普查和重点检查的制度严管“三公”经费,以及全面试点开展“一案双查”等所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
明晰“两个责任”——
“你们这一套制度、办法做的很好”
“达州这块做得很好,一直以来我就知道,很早就想来了。”这是王怀臣开门见山的话。
是什么带来如此吸引力?是“党委主要负责人敢于担当意识,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如是解读,明确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落实“两个责任”,是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重要举措;抓好纪检监察工作,是为加快发展、正规发展、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一个坚强保证。
在落实“两个责任”中,达州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一案双查”,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坚决依纪依法实行问责,查处曝光力度空前, 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落实。
在落实“两个责任”中,达州抓好组织领导,层层分解“两个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同时,达州创新工作方法,分级分类建立台账,一项一项地抓落实,认真总结经验举措,做好制度的废、改、立,确保“两个责任”的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
“我看到你们这一套制度、办法做得很好,你们也敢于动真碰硬。”在听取了达州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汇报之后,王怀臣如是说。
突出群众监督——
“阳光、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
记者梳理发现,全市七个县(市、区)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开设了“阳光政务”栏目。其共同点是暗访、公开、逗硬,突出群众监督。
“上面领导只管任务,只管分配!”
“不能由村里说了算,也不能由政府说了算,应该由村民大会说了算!”
……
18名由当事人、村民代表、律师等构成的问政代表团拷问辣味十足,让被问者“如坐针毡”。这是7月9日达州电视台《阳光政务》演播室就达州经开区斌郎乡马坪村一村民拖欠农业税进行问政的一幕。
据悉,该栏目是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监察局主办,达州市纠风办、达州广播电视台承办。自2011年2月开办以来,采取“暗访短片+现场发问”的方式,先由电视台播放暗访视频,然后被问政官员接受主持人、观众、问政代表的质询和追问,市、县两级纪委对相关责任单位、个人进行了问责,数千件群众关心的问题得以解决。
7月9日,王怀臣在看完达州市达川区《阳光政务—阳光问政》节目后指出:“对党和政府来说,阳光、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只有公开,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问题才能得到好的解决。我们不怕有问题,怕的是有问题得不到解决,阳光政务把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解决好,就是最大的民生。”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你们的工作都是干出来了,不是写出来”
在市纪委培训中心展板前,王怀臣还详细询问了培训中心投资规模、建设规模、结构布局、建成时间等情况,对市纪委节俭办事的作风给予了肯定。
不一而足。“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队伍必须做到自己首先是块“好钢”,只要纪委敢拿‘自家人’‘开刀’,势必会形成极大的震慑。”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马骏坦言。
再来细看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自我监督情况,严格按照“三公”经费、“八项规定”等相关制度的规定,实行半年抽查、年终普查和重点检查的制度严管“三公”经费,率先对纪检监察系统进行清查,发现问题27个,并及时进行纠正处理,全方位自我净化。从信访权、监督权、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等各个“环节”入手,消除公权运行监管的盲区,力防“灯下黑”。
对此,“你们的工作都是干出来了,不是写出来!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工作,你们敢于担当,这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王怀臣给予如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