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州市纪委监察局深化“三转”,聚焦主业,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构建新机制,大力加强信访举报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广视角筛选问题线索,提供稳定的案源保障。2014年,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2950件,筛选问题线索1450件,转入初核944件,立案查处824件,立案率达87.3%。
一是全面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开通网络举报平台广泛收集线索。2014年2月开通了“廉洁达州”网站,依托网站建立了举报平台,群众根据相关程序,就能顺利完成网上举报。2014年,共收到网络举报1118件,其中,市纪委监察局受理“廉洁达州”网络举报290件,筛查问题线索171件,经调查核实,党纪政纪处分36人,组织处理3人,诫勉谈话9人,信访监督5人。关注社会舆情细心捕捉线索。坚持与宣传、信访、公安等部门建立常态联系机制,落实专人对达州“凤凰山下”等社会关注度高的网络平台进行日常监控,收集群众诉求及热点、敏感话题,进行分析研判和甄别筛选,从中捕捉问题线索。2014年,市纪委监察局共收集各类社会舆情、网络话题100余件,挖掘问题线索30余件。深入基层一线全力挖掘线索。积极开展 “纪委书记下基层”、“班子成员带案下访”、“巡回大接访”、“乡镇片区接访”、“广场接访”、“信访赶场”等活动,深入场镇社区、田间地头 “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点对点”收集信息,从中挖掘问题线索。2014年,共接受群众现场举报咨询3000余人次,受理群众诉求400余件,挖掘问题线索120余件。
二是始终紧盯线索筛查重点。紧盯重点领域强力筛查。把涉及工程建设招投标、矿产水电资源出让、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领域及教育、卫生、政法、交通、住建、农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行业的信访举报作为重点,认真分析廉政风险点、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和“潜规则”,准确筛查问题线索。紧盯农村基层仔细筛查。结合达州实际,把基层干部强揽工程、吃拿卡要、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行为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问题作为筛查重点,深入分析反映问题的时间、地点、情节、金额等要素,对信访反映进行分类评估筛查。2014年,通过问题线索筛查,全市共立案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589人。紧盯“四风”问题严格筛查。结合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公车私用、参赌涉赌、违规操办宴席、乱发钱物等行为作为重点,从反映问题的发生时间、表现形式、涉及人员、具体细节等进行仔细甄别筛查。2014年,通过问题线索筛查,全市共立案查处涉及“四风”问题450件。
三是大力保障线索处置成效。建立程序化处置机制。实行一个“口子”收信、一条“路径”办信、一个“渠道”出信,所有信访问题线索,由信访室统一受理、统一登记、统一送审、统一移交,坚持一般性线索7个工作日内移交办理部门,重要线索3个工作日内移交,热点和紧急线索立即办理,对重要线索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问题线索每月定期统计报送,确保信访问题线索处置“无遗漏、无死角、有重点”。建立台账管理和督办机制。建立了 “廉洁达州举报件”、“交办要结果件”、“领导批示件”、“作线索移交件”四套台账,实行挂账销号管理。采取书面督办、约谈督办、适时通报等多种方式大力督办交办问题线索,重点督办是否按期办理,是否按五类处理方式和规定程序处置,实名举报是否回复举报人。2014年,市纪委监察局共交办信访举报件70余件,均得到了及时认真办理;办理中央巡视组转交信访件199件,9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建立信访保密机制。结合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专项学习教育活动,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层层签订《保密承诺书》,认真排查信访办理廉政风险点,严格落实人防、技防和物防措施,专人负责、专柜存档、定期清点、规范管理,实现了问题线索“零失密、零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