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聚焦监督执纪问责
——达州市纪律审查工作成效显著

廉洁达州 2016-02-16 11:10 来源:达州市纪委
   2015年,在省纪委监察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党纪戒尺,运用“四种形态”,监督执纪问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引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全年处置问题线索2939件,立案1515件,党纪政纪处分1559人,分别同比增长153.14%、40.53%、35.8%。线索处置数、立案数、处分数均居全省第二,其中立案审查县处级领导干部36人,同比增长111.8%。压实监督责任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启动“一案双查”追究责任56件78人,其中追究主体责任53人、监督责任25人,通报典型案例6起;实施“惩防体系”追究责任58件66人,通报典型6起。
创新:激活纪检监察工作生机活力
   最好的惩处是预防。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同治,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做深做细做实源头预防。全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申报规定,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操办宴席33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人,营造风清气正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善向上;渠县探索建设“廉政食堂”,狠刹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公务接待“减肥瘦身”,从源头遏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顽疾;宣汉县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机构对村级财务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管理,有效预防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万源市加强村务监督组织建设,“小纪委”发挥“大作用”,增强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协调:推动纪检监察事业整体发展
   制定《改进和加强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持续优化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合力,增强从发现问题线索到调查处理案件的协作配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研究大要案件查办工作,推动协同、优质、高效纪律审查。2015年司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线索14件23人。全面开展纪检监察干部职业品格、职业能力适配度测评,指导县(市、区)纪委提名、考察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副书记(副组长)人选65名,大力推进派驻机构统一管理,考察配备23名派驻监察室主任,组织开展派驻机构负责人述责述廉测评和业务考核。出台《统筹联动中央驻川单位分支机构和省驻达单位纪检工作暂行办法》,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培训会,全市纪检监察事业整体发展成效明显。
绿色: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纪挺法前,纪严于法。开展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知识电视竞赛,全市8万余名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自学、自测,38495名党员干部参与省纪委网络新媒体知识竞赛答题,厚植了党规党纪意识。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召开万源市、达州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达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3个地方(单位)重大案件案发地专题民主生活会,促使案发地领导班子“对照案例谈自己,对照责任谈打算”,推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明党的“六项纪律”。久久为功正风肃纪,深化“9+2+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紧盯“两会”和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检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69件77人。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开放:广泛汇集反腐强大合力
   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市本级开设“廉洁达州”网络举报,各县(市、区)纪委依托廉洁网站开设群众举报专栏,整合“互联网+”、来电、来信、来访方式,健全“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信访举报系统,受理群众反映问题线索3046件次。坚持“纪委书记下基层”,市纪委常委带案下访41人次,解决群众诉求67个;市纪委常委包案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20件。坚持“纪委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树立了开明开放的纪检监察形象。办好“阳光政务”热线,市县两级制作“阳光政务”电视节目149期,受理群众建议诉求740余件次,办结率98.4%。坚持典型案件公开通报制度,通报曝光398件。
共享:增强反腐倡廉全民“获得感”
   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积极维护规范、科学、高效的市场经济秩序,护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吃拿卡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突出问题,2015年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线索808个,立案查处1287件1287人。制定《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18个,立案查处7人,诫勉谈话15人,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