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达州市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赢得了干部群众点赞,纪检监察系统接受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比上年下降21%,社会评价满意度84.27,较上年底上升1.34,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强化使命担当 压实“两个责任”
达州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
层层压实责任。市委书记焦伟侠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组织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纪委、省纪委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近期重点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新任县处级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重要时间节点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提醒。市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层层抓落实,构建了治党管党新格局。
细化工作支撑。制定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细化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班子,各县(区、市)和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61名党政“一把手”向市纪委三届五次全会述责述廉,对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排名靠后的县(区、市)和市级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廉政约谈。
深化“一案双查”,强化问责追究。2015年以来,全市先后启动“一案双查”案件56件,问责78人,通报6件,省纪委王雁飞书记对达州市“一案双查”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中央纪委调研组赴达州市专题调研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和“一案双查”工作,中国社科院组织专家教授来达做了专题座谈研讨,《半月谈》、《新华社内参》、《中国纪检监察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级主流媒体对我市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四川电视台《廉洁四川》、《廉政瞭望》专题宣传。
强化正风肃纪 防止“四风”反弹
突出问题导向,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有效防止了“四风”反弹回潮。
深化作风整治。制发了《关于推进正风肃纪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方案》,明确了16项重点工作任务。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纠正四风监督检查,对公款吃请旅游、公车私用、收受红包礼金、参赌涉赌等问题进行了大力整治,2015年查处涉及四风问题案件924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295件。2015年12月,市纪委书记马骏同志、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陈刚同志深入到万源市、达州电力集团公司、达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案发地指导专题民主生活的开展,深刻剖析案件成因,着力推进整改落实。
常态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全年普查、半年抽查和重点检查制度,先后2次对120余个市级部门和34个县级部门、15个乡镇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开展正风肃纪,以及收受红包礼金专项整治等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健全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并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十一项规定”、公务接待管理、差旅费管理、公务用车单车台账管理等10余项制度办法,形成了作风建设制度机制体系。
力促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认真核查处理省委第三巡视组发现的问题线索,对1018件交办件进行了及时转办和跟踪督办,现已办结942件,占移交线索的92.5%。针对巡视组反馈的12个问题,制定47条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整改,建立了工作台帐,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限时完成任务,逐项对帐销号。
强化执纪监督 坚持标本同治
紧扣党规党纪展开监督,保持纪律审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
严厉惩贪治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持续加强纪律审查力度。2015年,全市共立案1515起,党政政纪处分1559人,分别同比上升40.5%、35.8%,移送司法机关45人。严肃查处了万源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邓友江,达州电力集团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唐杰,达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卫国等违纪违法典型。
突出执纪特色。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苗头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诫勉、函询、等多种形式展开执纪工作。市纪委今年函询4人,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被诫勉谈话,1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被书面诫勉。198名新任职县处级领导干部接受廉政谈话并签订廉政承诺书,共出具廉政意见645人次,提出暂缓和否定意见27人次。
转变审查方式。开展了2015年纪律处分决定执行工作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整改。及时制定《达州市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工作暂行规定》,在全市开展“依纪依法开展纪律审查”、“涉案暂扣款物管理”专项检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平均办案周期50天,同比减少12天;使用“两规”“两指”措施10人,平均周期27.1天。严格执行办案人员安全意识评估、办案安全动态监管、办案安全预警责任制“三大机制”,强化纪律审查安全保障。
标本同治解决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认真品读《石壕吏》,强化监督执纪,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市纪委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各县区市、市级有关部门督导解决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聚焦“七个方面问题”开展纪律审查,收集梳理问题线索716个。2015年,全市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980件1042人。8月在全市启动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标本同治制度建设工作,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市本级和8个县区市分别选准1个当地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解决,确定了乡镇“廉政食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等9项制度探索试点,逐步织密制约公共权力的制度笼子。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国改革报、四川新闻网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对市委书记、市纪委书记进行了专访。
强化监督制约 筑牢思想防线
引导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高线”,守住纪律“底线”,筑牢制度防线,着力消除腐败滋生土壤。
倡树清风正气。加强正面引导,用李林森、游从文等身边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精心培育廉政文化示范点,构建警示教育长效化机制,拍摄了《传统中的家规》专题片。2015年12月以来,深入开展了全市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知识竞赛,印发刊载竞赛试题的15万余份,发送至全市8000多个党支部供党员答题,全市约8万余名党员参与了网络知识竞赛和手机知识竞赛,全市电视竞赛的视频在市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进行录像播出,进一步扩大了竞赛的覆盖面、影响力。加强反面警示,每季度在市委常委会上通报一次重大典型案件或观看一次警示教育片,编辑发放了《警示录1》教育读本2500多册,发放警示教育片《国资之蠹》300余张。“廉洁达州”网站刊发全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600余篇,点击量达63万余次。
加强权力监督。建立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监察平台,全市清理确定行政权力39900多项,对65个市级部门保留的6087项行政权力实施电子监察,设置监察点位38400多个。强化政风行风监督,对全市2014年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结果进行了通报,对连续两年排名靠后的2个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诫勉谈话。
狠抓制度约束。组织实施了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和社会保障监管等系统治理及制度建设,增加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干部“勤廉指数”综合评价等市级预防腐败创新工作10个,推进具有达州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严格执行《达州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与执行责任追究办法》,2015年以来,实施责任追究51件,其中对26名党员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通报6起典型。
强化队伍建设 锻造纪检铁军
积极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
锤炼干部队伍。委局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开展“防止四气、树立新风”专题学习反思讨论,2015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共组织培训纪检监察干部338人次。制发了《达州市县(区、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等4个文件,建立了县区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备用人选库。严把选拔任用关口,在提名考察环节开展职业品格测评、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和家庭成员信息采取工作,确保进入的干部的纯洁性。
强化内部监督。出台了达州市《关于全面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试行)》,在每个县区市纪委增加1个干部监督工作编制,形成了监督合力。9月,由市纪委班子成员分别对各县(区、市)纪委书记、市纪委委员、市级部门纪检组织负责人履职情况进行了约谈提醒。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巡察常态机制,成立7个作风督查组,对8个县区市,42个市、县级部门,14个乡镇纪检监察干部作风情况进行了集中巡察。2015年,全市共受理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72件,立案18件,党政纪处分15人,组织处理2人,诫勉谈话3人,提醒谈话1人,责令检讨1人。
回眸过去,达州反腐倡廉建设硕果累累,巴渠大地处处荡漾着和谐正气。展望未来,达州将乘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东风,在省纪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弘扬清风正气,继续努力拼搏奋进,书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