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伟侠郑晓幸就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答记者问

廉洁达州 2014-09-22 09:11 来源:达州日报
    9月18日,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蓉举行,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以及香港商报等4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关注。发布会上,市委书记焦伟侠、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就展演活动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回答四川卫视记者就达州成功举办三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时,焦伟侠说,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活动规格高、参与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农民朋友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通过近4年的努力,其品牌效应已经凸显,成功取得了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资格。
  焦伟侠用“四个带动”概括了取得的成效:一是带动了新农村文化艺术大交流。从全国层面来看,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打破了行政区域、艺术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面达到100%,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了交流融合。从我市辖区层面来看,通过开展“流动舞台进基层文艺演出”、“巴渠大讲坛”、“文化精品展”、“周末公益电影”等“文化惠民在身边”系列文化活动,实现了文化惠民城乡全覆盖。
  二是带动了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提升。将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基地作为龙头辐射带动,新建改建了一批分基地、乡村大舞台和城乡群众文化广场,有效带动了全市原有四级公共文化单位的提档升级。
  三是带动了新农村文艺题材作品创作生产大飞跃。自展演活动举办以来,达州年均创作各类新农村题材文学艺术作品4000余件(部)、舞台艺术作品120余个、视觉艺术作品4000余件,一些作品参加全国、全省“群星奖”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是是带动了特色农产品贸易和文化产业大发展。通过举办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包装、推介、展销达州特色农产品30余类230余种,实现了“文化经济两翼齐飞”。
  人民网记者提出,本次“一展两节”对促进四川的群众文化活动有何积极作用。郑晓幸回答,本次“一展两节”将在多个方面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迈上新的台阶。首先,在指导思想上,将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更加面向基层和特殊群体。“一展两节” 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牢固树立文化惠民乐民的理念,努力转变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切实把“领导要求”变“群众需求”,使基层群众真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在文化繁荣发展上带来的可喜变化,丰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内容;进一步培育发掘一批农村群众文化队伍,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群众文化品牌,展示具有浓郁蜀风乡情的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风采,发现民间精彩,激发民间活力,凝聚民众力量,将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探索新的路径,打造新的示范平台。
  其次,在工作重点上,将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覆盖全域,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省文化厅将认真总结本次“一展两节”活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融合的经验,发挥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特别是农村文化服务的基础作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村人口尽快融入城市。大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社区,增强新型城镇化的群众文化活动覆盖率、吸引力,提高城市幸福指数。
  第三,在保障措施上,将通过本次“一展两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力度。充分总结本次系列活动社会广泛参与的经验,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企业赞助”原则,引入社会力量,推动群众性、经常性文化惠民活动开展。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者管理机制,建立文化志愿者管理数字平台,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促进全省群众文化活动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农民日报记者问道,“一展两节”对加强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什么促进作用。杨新元介绍,此次“一展两节”以新农村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创新性强,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村文化、倡导新农村文明、加强全国新农村文化交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盛会的举办,讴歌农村居民的幸福生活,赞颂农民群众的幸福业绩,激发农民的幸福追求,也为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农民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们创造交流学习、互促合作的机会,共同探索彰显时代特征、继承传统特色、丰富大众文化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文化服务体系、传播体系和传承体系建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