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现场
“对于高价采购扶贫树苗一事,你有什么要说的?”12月21日晚,大竹县牌坊乡党委负责人,回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时虽然承认有错,但分析原因时却避重就轻,50名问廉代表有半数以上投票“不满意”。台上的大竹县委副书记杜权军,深入剖析了原因并表态整改,这才最终通过问廉代表这一关。
聚焦两个责任,强力正风肃纪——达州市首期《阳光问廉》大型全媒体直播节目,结合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现场问廉,并当场解剖典型问题,事后跟踪督办问责整改。直播现场,典型问题被制作成短片播放,问廉代表和主持人还要针对问题现场拷问,这让不少党政领导干部如履薄冰。
城管执法车长期无牌“裸奔”、虚开酒店住宿发票“赚钱”、便民服务中心上演“空城计”、住“洋房”的人照样领取低保金、违规高价购买扶贫树苗中饱私囊……达州市首期《阳光问廉》节目,进行电视、广播、网络等全媒体直播,用大量暗访视频短片曝光了多个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都被全媒体直播出去。
该节目由达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达州市纪委、巿监察局、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当晚,围绕“正风肃纪”主题,关注达州各级各部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中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贯彻。达州市六个县市区的相关部门或县级分管负责人现场接受质询,并由问廉代表团进行现场满意度测评。
在直播现场,《阳光问廉》节目的直播,针对纪检部门和记者调查发现的问题,现场“拷问”相关县(市、区)以及市直部门、乡镇负责人,追根溯源查症结,并针对干部作风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答复满意为止。大家提出的犀利问题以及主持人干净利落的问话,曾让问廉对象几度语塞。
视频短片播放完毕后,主持人现场与相关单位的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负责人直接交锋,质询“两个责任”落实情况。问廉对象须针对问题一一作答、现场表态、当场承诺,并接受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媒体代表、律师代表、市民代表组成的问政团(共计50人)对满意度的投票表决。若投票结果为“不满意”,须上级领导进行二次作答。
调查短片《关不住的“纸水库”》,曝光了渠县水务局和某乡镇水务站违规引进施工队维修水库堤坝的问题,且该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没达到“关住水”的基本要求。“看了调查短片,我感到很震惊,也很汗颜。”问廉代表团多数投票“不满意”后,渠县副县长牟军羞愧地说。对此,牟军当场表态:15天以内将问题整改到位,并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深入查找还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
对于牌坊乡党政领导指定到某企业购买扶贫树苗的问题,主持人现场算了一笔账:用10万元购买其他企业的树苗,可购买2万株左右,但该乡仅购回9000来株。对此,问廉代表质问牌坊乡的党政领导“是否接受了这家企业的好处”。由于问廉代表团对该乡领导的现场测评结果为“不满意”,大竹县委副书记杜权军当场承诺整改并追责,最终才得到了“满意”的投票结果。
询问、质问、追问,甚至是拷问,能否通过这种方式,问出效果、问出结果?现场内外互动,场内问廉代表团电子投票表态度,场外受众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互动交流,尖锐“问廉”。在督办反馈方面,达州还将对直播期间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及完成整改的时限,对涉嫌违纪违规问题严肃问责处理。
“达州市首期《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事先没有彩排,节目组成员也被要求必须保密。”作为节目组的核心成员,承办单位之一的达州市纪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与节目制作的所有人员均被要求绝对保密,同时,需要被问廉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也不知道会被问到哪些问题。所以,在直播现场,观众可以看到个别单位领导神情紧张,甚至是结结巴巴或语塞的现象。
“节目录制之前,有些情况我们会派出记者,进行暗访,在到区县采访时,会有达州市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陪同。”栏目工作人员介绍,在节目播出之后,新闻媒体和纪检监察部门会对被问廉政府部门的承诺进行回访,全程跟踪督促整改,并在电视、网络、报刊开设专栏进行反馈,务必让承诺落到实处。
“这个节目,让每个台上的干部都冒冷汗。对自己分管或负责的领域和政策不熟、管理缺位、守土失责的,或者现场空话、套话的,会出洋相。”达州市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达州市“阳光问政”节目的升级版,“阳光问廉”更加“辣”味十足,不少现场参加节目的官员表示很震撼,更反映出达州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