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达州高新区:强化监督保障 办好民生实事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 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
  民生事项事关群众福祉。今年以来,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以深化“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工作为载体,与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聚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围绕教育、医疗、卫生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以及群众“急难愁盼”等民生事项,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密切相关、关注度高的困难问题。加大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的查处力度,注重收集和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实际问题,督促、协调解决群众的困难,以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推动落实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修缮垃圾池促乡村更宜居
 
  “老乡,现在你们处理垃圾还有什么困难吗?”近日,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在斌郎街道红花村3组村民何作碧家了解农村垃圾收集情况。
 
  “我家附近设置的垃圾桶破了,希望相关部门能换一个。”何作碧见到纪检监察干部到来,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夏天温度太高了,不然臭味就会往家里飘。”


纪检监察干部到斌郎街道了解农村垃圾收集情况
 
  纪检监察干部立即将问题反馈给了达州高新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当天下午,何作碧家附近破损的垃圾桶就被“淘汰”,美观耐用的玄纤垃圾桶立即“上岗”。
 
  “以前我们村6个组都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家家户户的垃圾不是焚烧,就是随手扔到山坡、路边。夏天天气热,臭气难闻,蚊虫也多。”红花村监委会主任龚天兵回忆起过去的情况连连摇头。
 
  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市将中心城区“农村垃圾收集设施不健全问题”列为2021年达州市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之一。
 
  为此,达州高新区制定下发了《高新区“农村垃圾收集设施不健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时间节点,做到任务数、责任单位、责任人一目了然。
 
  但事情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人员分布不均匀、垃圾转运车线路规划难……这些问题成为农村垃圾池建设的“拦路虎”。为顺利推进问题整改,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将监督视角瞄准一线,时刻紧盯整治进度。


新配置的电动三轮垃圾清运车
 
新配置的垃圾分类收集箱
 
  经过前期摸排,达州高新区按照各场镇、村(组)人口密度及垃圾产生量、垃圾种类等情况,因地制宜配齐配全垃圾收集点等环卫基础设施设备。截至目前,已修缮了17座垃圾池,配置了34辆电动三轮垃圾清运车。
 
  新增公交线让出行更便利
 
  6月11日起,达州高新区辖区新增35路(莲花湖——梨树坪——南客站)、33路(火车站——梨树坪——达州公路物流港)公交车运行,提升了达州高新区长田新区片区公交线路覆盖率,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乘坐公交不便的难题。


新增的公交线路车
 
  据了解,在新增两条公交线路之前,达州高新区运行的公交线路仅有4路(江湾城——堰坝——达州公路物流港)、13路(肖公庙——金龙大道——南国印染)、9路(莲花湖——金龙大道——南客站),辖区部分区域公交线路未覆盖,存在企业职工、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我市将“达州市中心城区‘公交车数量较少、线路待优化,影响群众出行’的问题”作为2021年达州市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之一,达州高新区也在整治范围之内。
 
新增公交线路让出行更方便
 
  “现在乘坐公交车方便不?”“等待公交车时间长不长?”“您对公交线路运行情况还有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7月26日傍晚,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工作人员来到梨树坪湿地公园公交站,回访整治后群众乘坐公交车情况。
 
  “现在坐车方便很多!”前往梨树坪湿地公园锻炼的市民王飞说,达州高新区长田片区没开行公交车之前,到梨树坪湿地公园锻炼,只有自己开车,或者坐13路、9路公交到长田立交附近下车,再步行到公园。
 
  “早高峰、晚高峰还是存在坐车难的情况。”家住西外御菁园的市民刘燕提出建议,长田片区虽然居住人群不多,但早晚来公园锻炼的游客很多,针对这些时段可加大公交车辆运行频次。
 
  在详细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后,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至区住建局,督促其加强与市公交公司的衔接,进一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运力。
 
  “我们已与市公交公司进行了会商,计划在节假日和早晚高峰期间合理增加、调配公交运力,进一步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达州高新区住建局副局长何渊说。
 
  解决“急难愁盼”温暖民心
 
  “这条路被货车碾压烂成这个样子,我们出门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近日,达州高新区在持续开展“千名纪检监察干部进万家”活动中,斌郎街道石沟村村民反映说。
 
  收集到群众反映诉求后,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立即给相关部门发出了督办函,要求限时整改落实。同时,纪检监察干部还给村民打去了回复电话:“大家反映道路出行难的问题,我们已督促相关部门马上进行解决,如果你们发现责任部门没有行动,随时可以打电话向我们反映投诉。”
 
  村民反映破损严重的道路,是石沟村连接城区的唯一一条道路。据了解,由于该村附近有三个正在施工的项目,过路的货车较多,来回反复碾压,导致这条公路破损现象十分严重。
 
  “我们多次与三个项目负责人交涉和沟通,项目方只愿意使用煤渣填平坑洼路面,填平后的道路使用不久,又会被碾压得坑坑洼洼。”石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刚提及此事,无奈地摇头叹息。
 
  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立即发函督办,责成达州高新区综合执法局、达州高新区住建局联合行动,加大路面执法力度,拿出整改方案,于8月底前完成道路维修工作。
 
  “我们也将指派专人全程跟踪监督,协调解决问题。”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尤其针对道路招投标、建设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都会要求相关部门“晒”出来,让大家了解村里做了什么项目、筹集了多少钱、钱用到哪些地方、开支合不合理。
 
  像这样推动监督力量下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做法,只是达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发挥监督“探头”和“前哨”作用的一个缩影,也是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生动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履职尽责,进一步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解决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达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监察工委主任杨春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