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支书曾秋碧:让穷山村变了样
“这两年,我们村完全变了样,道路变宽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大伙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近日上午,记者走进大竹县杨通乡大庙村,谈起变化,村民们都滔滔不绝。这个过去交通闭塞、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穷山村,变化从何而来?“因为我们有个称职的带路人!”“曾书记带着我们干,大家都觉得日子有奔头!”
村民们口中的“曾书记”就是大庙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曾秋碧。2010年,大庙村党支部换届,面对这个地处偏远、遗留问题较多、发展缺乏后劲的穷山村,很多人都不愿接手这个“烂摊子”。时年41岁的曾秋碧临危受命,走马上任。“既然当上了村支书,就要负责到底!”四年时间,曾秋碧完成了从一名幼儿教师向村发展“带头人”的转变,让这个穷山村涅槃新生。
把“村务”当成“家务”
大庙村的发展有“两道坎”,一是路不通;二是用电难。刚一上任,曾秋碧就迅速理清思路,瞄准了发展的障碍,打响了攻坚战。
针对修路的问题,曾秋碧组织召开了村党支部大会及村民大会,并多次走访当地老党员和群众,认真剖析修路难的原因。她结合村里实际状况,拟定了“依靠群众,寻求扶持”的修路方案。随后,她四处奔波,多方筹资,积极争取县交通局补助资金和财政“一事一议”资金,并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硬化通组路。
修路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奋战,曾秋碧亲自指挥,昼夜忙碌在修路一线。2013年12月,该村15公里组道、20公里便民路全部完工。
“电压弱,打米机都带不起。”用电难在大庙村是个老大难问题,农网改造势在必行。为了争取到农网改造资金,曾秋碧一次次向电力主管部门汇报,一次又一次协调。
2013年,全村8个组的电网配套整改在她的艰辛努力下全部完成。全村500多户村民终于不再为用电难伤透脑筋,纷纷称赞“女支书干了一件大好事”。
把村民视为亲人
在曾秋碧的眼里,每位村民都是亲人,村民们的冷暖疾苦,她时刻挂在心头。“秋碧,感谢你对我老两口长年累月的关心和照顾,我也不知道咋感谢你哟!”每次见面,村民周礼玉都会感激地对曾秋碧说。
周礼玉家境十分贫寒,儿子残疾,媳妇患有疾病,无人照顾的两老口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曾秋碧就像老人的亲女儿一样照顾他们,老人家里没有自来水,2012年12月,曾秋碧自掏腰包1000元帮周礼玉家接通了自来水。通水那天,老人紧紧握住曾秋碧的手,热泪盈眶连声感激:“你真是我们老两口的好闺女!”
自担任村支书以来,曾秋碧先后拿出自己的3万多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0多起。为这事,家人有意见,但她总是微笑着对家人说:“我是村支书,我不帮他们,谁帮?”
任村党支部书记四年来,曾秋碧被村民们称为“贴心书记”,也多次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大竹县十大女杰”。面对荣誉和群众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让乡亲们早日过上好日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