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干部“住下来” 群众乐开怀

发布时间:2014-10-16 09:28 来源: 未知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3年前,群众对达州部分乡镇干部的“走读”生动描述。

    达州,地处川东北,是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都很差,为照顾家庭和教育子女,一部分人选择将家安在了县城。2011年,渠县针对“走读”问题,专门开展“乡官城居”大调查,结果发现,60个乡镇120名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部家住县城,乡镇副职领导“城居率”超过七成;2700多名乡镇干部、1万多名乡镇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人员逾六成在县城“安家”。
达州市高度重视“走读”的危害性,近年来一直采取铁腕措施进行整治,特别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果断纳入“四风”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出实拳、下狠招,真正让干部变“走读”为“住读”,有效推动干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
 
深化认识——治有所因
 
    “乡镇干部‘走读’,减少了干部进村入户的时间,疏远了干群关系,走散了思想也走丢了民心!”谈起治理乡镇干部“走读”的动因,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健如是说。
乡镇工作直接面对农村群众,群众白天大多忙农活,早晚抽空到乡政府来办事,如果干部“走读”就不便于群众办事,容易引发干群矛盾。开江县城东南部40多公里的拔妙乡,以前机关干部每天“走读”,单程就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严重影响了群众办事效率,很不利于突发事件和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及时处理。
为此,达州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规定全市基层干部包括县级部门延伸单位的干部工作日实行全员“住读”,周末和节假日实行“值带班住读”,出现极端自然灾害、防汛期间,所有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开展“治理走读、鼓励住读”的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干部剖析“走读”的危害,奠定干部安心“住读”的思想基础。宣汉县在电视台开设专栏,滚动播出治理“走读”的重要意义。

    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结合群众路线调研活动,带头深入村(社区)听取基层群众对干部“住读”的意见和建议,分层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查找差距明确改进方向。渠县组建22个“群众路线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开展宣讲,促进干部深化认识,把“住读”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行动。
 
健全机制——走有所惧
 
    “以前走读时,干部一个月下两次村,就像蜻蜓点水。现在每周要下去三四天,所以情况掌握得更为准确。”开江县拔妙乡党委书记许洪伦说。

    有了住读硬指标,还需细化监管。为此,市委要求各地严格考勤制度和监督检查。设立干部考勤登记簿或签到册,每天考勤登记备查。有外出开会、出差办事等情况的要做好登记备忘。该市规定:有“走读”行为 3 次的,由纪委、组织、人社部门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乡镇领导班子内有班子成员出现 3 次以上“走读”行为的,坚决追究“一把手”领导责任。

    为了对干部“走读”进行监督检查,万源、宣汉、开江实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原则,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各单位干部进行明察暗访,让干部“走有所惧”。万源有32名干部受到通报批评,20个单位“一把手”作出书面检讨,1名干部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宣汉对13名“走读”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干部“走读”现象得到有效纠正。

    渠县出台《关于确保乡镇干部“住读”促进乡镇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廉洁运行的意见》,将“干部住读”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乡镇年度目标综合考核。该县为60个乡镇统一安装用于查岗的视频电话系统,主动向社会公布“走读”举报电话,组建4个督查组,随机轮换督查 “住读”情况。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清理行动,263名乡镇长期脱岗人员回归工作岗位。
 
栓心留人——住有所为
 
    达州治理“走读”十分注重疏堵结合,既让干部“走有所惧”,也让干部“住有所安”、“住有所为”。各县(市、区)普遍加强乡镇机关伙食团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闲置办公室和租借民房安排乡镇干部寝室,添置电脑、电视机、取暖炉、电风扇、饮水机等日常生活用品,尽可能安排好干部食宿。一些乡镇还腾出房间,开办“职工之家”,组织干部开展兵乓球、篮球比赛等体育健身活动。让干部真心留住。

    白天工作干不完,晚上接着干。渠县、开江等地在干部“住读”工作中,探索建立起以夜学、夜议、夜谈、夜访为内容的“四夜”制度,收到良好效果。“夜学”,利用夜间值班时间组织干部开展学理论、学法律、学文化活动;“夜议”,利用夜间值班时间有针对性地分析民情,解决疑难问题;“夜谈”,利用夜间值班时间由班子成员同分管干部研究工作、交心谈心;“夜访”,利用夜间值班时间干部登门拜访群众,了解群众想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促使“住读”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渠县出台了“三访一交流”制度,要求干部每周至少3天下村(社区)解决难题,至少确定1天为“工作交流日”,切实做到“上读政策听党的指挥、下听民情解群众疾苦”。

    “我真没想到,找镇政府办个证件会这么快!”开江县讲治镇双河村村民高伦泽逢人便说。今年春天,他父亲开办的小诊所更换营业执照,需要镇政府加盖公章,为了上午能去县城把这个事情办好,高伦泽早上7点半就来到镇政府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很快就给办妥。要是以前“走读”,干部路上一耽搁,一般都要9点后才能办。

    “住读”不仅方便了群众,解决了群众难题,也让干部收获了好口碑,找到了“成就感”。

    达州乡镇干部变“走读”为“住读”后,勤政为民在乡镇蔚然成风。由“常回家看看”为“常下村干干、常与群众谈谈”,乡镇干部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听农家言、解农家忧、排农家难、造农家福。“走读官”成了名副其实的“亲民官”、“为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