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川区:将军故里育新苗 纪检干部速成长

发布时间:2015-03-12 09:54 来源: 通川区纪委
    初涉纪检领域、初入纪检岗位、初任纪检干部,工作经验不足、纪检工作情况不熟。如何让新任的纪检干部尽快转变角色、入门懂行、精通业务?为此,通川区积极探索创新纪检干部培养渠道,采取“引、跨、汲”等方式,促进新任纪检干部尽快适应情况,快速成长。
    跟班培训“引”入门
    2014年,张峰同志经组织调整到通川区粮食局任纪委书记,由于之前从未接触过纪检工作,干起事来毫无头绪。张峰的困惑也是全区新任纪委干部的一个小小缩影。
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通川区探索出台《关于上派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区纪委监察局机关培养锻炼的实施方案》,有计划地安排一批新任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到区纪委跟班培训,授课方式由“填鸭式”改为经验式、互动式、体验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特长,有重点、分批次的将新任的纪检干部安排到区纪委内设的案件、信访、党风政风、执法效能、宣教等10个科室进行跟班培训2个月,每1至3周调整一次学习培训岗位,由各室主任担任教员,手把手教、实打实学,使新任纪检干部直接入门,同时,给他们划任务、压担子,促进新任干部尽快熟习业务,掌握基本知识。2014年,共有22名新任纪检监察干部上派到区纪委参加了跟班培训。
    “在区纪委纪检监察室跟班学习之后,我熟悉了纪检工作,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回单位了也晓得怎么去开展工作了。”在通川区纪委跟班学习后,张峰终于可以自信地说自己是一名“懂行”的纪检干部了。
    定向培养“跨”过坎
    纪检工作业务性强、专业性高,许多工作都要求推动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是所有新任纪检干部面临的第一道“坎”。
    如何越过这一道“坎”?通川区纪委借力纪委常委联系指导基层工作制度,探索建立“一名纪委常委、两名委室主任”定向培养帮助三名新任纪委书记的“1+2>3”的帮带方式,及时搭建起“领导干部面对面思想指导、业务骨干手把手传授经验”的交流平台,使新任纪检干部和“师傅”开展“学习专业知识、解决工作问题、启发工作思路、探讨工作对策”等互动交流。使新任纪检干部尽快适应新环境、跨过这道“坎”。
    “区纪委领导非常关心我们,经常同我们这些新任纪检干部交心谈心,给我们传经验,教方法,谈生活。让我们尽快熟悉纪检工作,融入纪检干部大家庭,让我们在案件查办上面有了信心和动力。”通川区商务局纪委书记郑明平如是说。2014年,通川区立案检查案件116件,同比上升132%,案件查办数量为前三年的总和,成绩突出。
    外出调训“汲”经验
    让新任纪检干部跳出自己的一方田地,不再作“井底之蛙”。为了让新任纪检干部开阔视野,通川区建立以“外出调训为主,自我培训为辅”的培训机制,为每名纪检干部量身定制“十个一”的学习计划,要求新任纪检干部在一年内达到“学习一本教程、制定一个反腐倡廉学习计划、撰写一篇体会、接待一起信访、办理一个案件、审结一个案件、完成一篇信息、提出一个建议、作出一个鉴定、领取一张结业书”的目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干部室根据每位参训人员的自我总结和培训反馈情况给予较全面客观的工作评价,作为锻炼、培养、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存入个人档案。
    据统计,通川区2014年共选派了24名新任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央、省、市的业务调训,开办了21次业务培训和专题培训,组织了7次远程视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