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始终坚持“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原则,从竹的美学象征意义和生物形态特征入手,重点突出竹虚心有节、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特点,将廉政文化建设与景区生态文明、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相结合,使广大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游览过程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有效地推进了旅游廉政文化建设和景区品质的升级。
一是讲解词述廉。结合景观特点,深挖竹的寓意,秉承竹的精神,有针对性地对导游讲解词进行修订调整,采取以会代训和专门培训的形式,让专业导游和相关从业人员熟悉和掌握景区廉政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其在接待游客过程中传播廉政文化。二是景点载廉。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将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描绘竹、歌颂竹、赞美竹的诗、词、歌、赋,通过石雕、石刻、木刻、石碑、竹匾、浮雕等形式展示其内涵与特质,并巧妙地融入艺术创作中。三是标示牌示廉。将景区标识标牌作为向游人倡廉述廉的窗口,融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相关内容,制作牌匾100余幅。并在竹文化中重点介绍竹的品格和精神,在竹类资源中突出介绍竹的种类及其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在竹开发利用中重点突出竹筷、竹编、竹席等竹工艺品对人类生活的改善。四是活动促廉。积极开展“诚实守信、文明旅游”、“廉政书画摄影”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着力加强景区商家的诚信经营意识,提高游客的文明素质、公德建设。五是宣传品倡廉。收集、提炼与竹文化有关的格言、楹联、诗词,结合景区形象宣传,通过门票、游客须知、游客手册、宣传光碟等载体,传播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