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红色记忆‖这里诞生了四川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发布时间:2017-08-31 来源: 未知
  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斗争形势图上,有一面象征苏维埃的小红旗插在四川的东北角。
这面小红旗的来由是怎么回事?
今天小编就来给你们解个密。
 
说这段历史之前,我们必须讲一个人。
徐德!
徐德何许人也?
  徐德原名徐世辅,字天齐,1904年生,大竹县杨通乡人。1925年秋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读第四期。
  在黄埔军校,徐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满怀热情地宣传马列主义,扩大共产主义的阵地,还经常给母校大竹中学写信,不断邮回《新社会观》、《共产党宣言》、《向导》等。徐德给校友的信,大大鼓舞了母校同学的革命热情。1926年5月,徐德随军参加北伐,随部转战两湖,治军之余,继续和大竹籍革命青年保持联系。
  大革命失败后,徐德和其他聚集在武汉的大竹同志决定返回大竹,把革命的火种播到故乡。1927年7月至8月初,徐德和游九川、郭子权等相继返回大竹。
20世纪初大竹照片
  8月下旬,徐德、王绍先、郭子权、黄传谟、邹俊铭等前往邻水帽壳寨(今邻水新镇乡金盆村)游九川家,召开了一次在大竹地方党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会议。经反复商议,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大竹县特别支部”,代号“夏书贤”(“大竹县”的谐音),暂由徐德任书记,游九川负责宣传,王绍先负责组织,并将建党情况报告中共四川临时省委。
  9月,临时省委来函同意大竹建党,并派刘起予前来指导。特支遂在杨通乡大庙寨王绍先家里召开会议,正式成立中共大竹县委,徐德任书记,郭子权负责组织,王绍先负责宣传,县委化名“朱伯智”。
  四川省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至此而生。
  时值大竹军阀和团阀发生军事冲突,徐德利用黄埔毕业军官的身份打入团阀内部,发展组织成员。1927年10月,中共四川临时省军委认为大竹军团冲突“是四川首先爆发农民暴动的绝好机会”,命令大竹全体同志筹备武装暴动。徐德利用团练委员身份,秘密组建革命武装,建立农协会,发展农协会员近9000余人。然而军阀、团阀之间毕竟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未酿成大的战事,农民暴动的计划没能完全实现。县委立即采取应变措施,决定到继续乡间发动群众,积蓄力量,巩固苏维埃政权,等待下一步计划。
 
杨通乡大庙寨革命历史陈列馆
  徐德设区署于大庙寨,继续领导着全县党的工作。他选了20余名区丁,作为开展党的工作的骨干。然而,县委文件被国民党政府查获,农协会的镰刀铁锤旗招来了国民党的密探,国民党政府向尚在孕育中的苏维埃政权举起了屠刀。
  1928年春末夏初,国民党大竹县长陈石渠下令逮捕徐德及其他共产党人。徐德和县委其他同志被迫陆续撤离大竹县,前往重庆。
  徐德到了重庆,旋即被捕。重庆地下党积极组织营救,几经周折,将徐德保释出狱。当年7月辗转至上海后,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李富春的领导下,从事宣传工作。
  1930年夏,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派徐德以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到如泰地区,协同新任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李超时、通海特委书记刘瑞龙整顿红军,开展武装斗争。
  7月29日,徐德任黄桥暴动委员会领导成员。8月3日,黄桥暴动打响了,他和李超时指挥主攻部队分四门进攻,后因李吉庚、李治平叛变,进攻失败。
  1930年底,徐德偕同妻子裴韵文到达香港,与蔡和森、李富春、蔡畅等一起,在党的香港特委工作。1931年6月,徐德再次返回上海,此后的徐德,转战在祖国的万里山河,把他的热情、他的血肉之躯献给了中国革命。人们甚至不知道他牺牲的具体时间。
  1957年罗瑞卿致信徐德烈士的女儿徐飞飞:“据说你父亲徐德同志大约在1934年或1935年江西赣东北苏区牺牲”,“直到牺牲时,他一直是为革命工作的”。他是党和人民的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