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纪检人手记:发展固廉

发布时间:2018-09-05 来源: 宣汉县纪委监委
  8月6日,达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宣汉县五起关于“一卡通”管理问题典型案例,作为一名刚从宣汉体育部门借调过来的纪检新兵,虽然对业务不是很熟悉,但我深知要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就得深入到群众中去,探民心、听民声、察民情,发现并收集问题。
 
  近日,随检查组来到天宝乡中山村,“溜溜溜溜……巴人那个溜溜……”在动人的旋律声中,几十个村民高兴地在广场上跳着巴人舞。除了跳舞,散步、练太极、下象棋也已成为农村人的文娱活动。我随机问了几名闲聊的群众,让大家谈谈对村干部的看法,按照以往的经验,以为大家会向我反映很多问题,然而,情况却恰恰相反。从交谈中,群众对村干部非常信任,都说村上的事务阳光透明。

  从我了解的情况,这些年中山村基本没有信访,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该村的产业发展。
 
  中山村位于天宝乡东南部高海拔处,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20人,是众多贫困村之一。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但是,水利、堰塘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民种植水稻、玉米基本靠天吃饭,加之地处山区交通又不便利,难以将农产品卖上好价钱,一年的忙碌基本没什么利润。多年来,大部分年青人基本往外安家、务工,剩下老弱病残幼在家,没有知识、没有劳动力、没有门路,只能守着贫困过日子。中山村村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他们东奔西跑、四处请教,寻求致富门道,最终带领全村老百姓发展清脆李产业1800亩,年收入近2000万元。水果种植彻底改变了该村传统的农耕模式,带领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近年来,该村干部以“正直、担当、实干”互勉,尽职履责,心系群众,谋群众所需所急,积极推进种养殖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山坪塘、灌溉水渠、硬化村社道路、修建生产田间道等,通过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入户路建设等不断提升村民人居环境质量,硬是把贫穷落后的中山村发展成了产业新村。
 
  “选择做干部,就要守本心,知廉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中山村支部书记徐书华面对我有些腼腆,他说:“作为村里的发展带头人,其实这些年带领全村发展,也带动了自己的‘小家’致富,自己栽种水果每年至少有十多二十万元收入,其他几名村干部也和自己差不多,大家都富裕了,没必要吃拿卡要、雁过拔毛,更不会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像这样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干部清正廉洁的事例还有很多,胡家镇鸭池村发展稻田鱼养殖,实现水稻种植与养鱼双丰收;东林罐山村采取“公司+农户”发展庭院养殖,实现土鸡养殖与回收一体化服务;毛坝天平村通过引进公司流转农户土地发展清脆李种植,峰城镇仁义村成立稻米生产公司、打造桃花米品牌产业……无一例外,产业发展得越好的村,村上的村务账务更加公开透明,干部越廉洁。

  其实,一个村产业发展起来了,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老百姓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谁还会为一点“蝇头小利”铤而走险?谁还会顶风违纪违法去打村集体资金、项目资金的主意?同时产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干部群众一条心,心底敞亮了,群众才愿意跟着干部干事创业。发展解决了,其他“贪腐”问题也就不攻自破了,实则一劳永逸。
 
  自去年十月份以来,宣汉县大力推进“廉洁细胞”工程建设,在“廉洁村”建设方面,宣汉着重以“产业发展”为理念,积极从两委导廉、监督保廉、文化育廉和发展固廉等方面深化“廉洁”建设,以发展带动干部不想腐,以制度促进干部不能腐,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