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在村级财务中搞点‘名堂’,想都别想”

发布时间:2015-01-07 来源: 大竹县纪委
    “你看嘛,现在村级财务管理是越来越规范了,村上报笔账要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镇上联系村的领导审核,要想在村级财务中搞点‘名堂’,想都别想。”大竹县观音镇河石村党支部书记胡一满说。
 近年来,大竹县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探索形成了两级审核、两线管理、两层监督和两个公开村级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地构筑起了一道预腐防线。 
绘制审核“流程图”
 “这笔支出是你们几个村的干部‘打平伙’用了的,不能入账报销。”石河镇新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在审核报销票据时,直接驳回了一笔不规范的开支项目。
如何保证对村级财务的审核既规范又严格,防止村级集体资金滥用而导致的违规违纪问题,县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县财政、农业部门相关同志通过多方调研,制定“三委联审、乡镇把关”的两级审核机制。凡是村级的收支票据,须先由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合会审后,再由乡镇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管理人员和乡镇联系村领导审核把关。
    装上资金“安全阀”
    “把村集体资金和账目分离,交由两个不同的职能部门管理,虽然说多了一些手续,但是管理更规范了。”大竹县财政局会计股负责人说道。
    各乡镇财政所为每个村建立村级财务专户,村级集体资金存入乡镇财政所专户储存、统一管理,防止村集体资金在账外运行。通过乡镇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负责账目管理,村级收入资金须入账存入专户,报账时由村财务报账人员将经过两级审核后的票据交乡镇财务代管员报账,由财务代管员出具现金支取手续后到财政所支取现金。
    “采用这种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防止村集体资金被村干部挪用和随意借用,降低村干部违规的风险,管理起来也更容易了。”清水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祚伟说。
    念好监督“紧箍咒”
    “采取两层监督,加强对村级财务运行情况的经常性监督,给村级财务运行套上‘紧箍咒’。”县纪委派驻县财政局纪检组长李景林说。
    为保证村级财务按照既定的要求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定期审计和定期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做到对村级财务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二是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完善民主理财、民主监督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开展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评议和质询,使村级财务全面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今年以来,大竹县针对村级财务开展全县性的专项检查2次,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近100人次,并在各村开展专项群众评议工作,得到了群众认可。
    晒出财务“明白账”
 “现在公开得这么透明,如果我们不认真用好村上的每一分钱,是无法向群众交待的。”庙坝镇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帮武感慨地说。
    让村级财务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质询,公开是关键。每个季度末,乡镇村级代理会计核算中心都会对每个村详细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各村的公开栏、各村民小组的张贴栏都会对村级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公开,群众足不出组就能全面了解村级财务管理情况。
 不仅如此,该县还加大公开力度,全县50个乡镇统一配备安装“三资”管理软件,在县纪检监察、财政、农业等部门安装端口查询系统,三部门可随时查询、监督各乡镇村级财务运行情况。同时,群众也可通过该查询系统,了解村组集体“三资”管理运行情况,实现从“糊涂账”到“明白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