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大竹县:“四平台”构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5-08 09:38 来源: 大竹县纪委
    去年以来,四川省大竹县积极搭建千名干部下基层、双向互动网络、电视公开承诺践诺、政务服务公开办理“四大平台”,引入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真心办好实事,构建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新常态。
    搭建“千名干部下基层”平台  
    拓展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覆盖面”

    突出“面对面宣讲、实打实指导、心贴心服务”,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实现政策入户、民情通户、服务到户。
    供需对接顺民意。村(社区)干部发挥情况明、底数清等优势,掌握每户群众收入状况、分布地域、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乡镇党委分门别类梳理,提供联系服务需求,为县委优化资源配置、确定联系服务方式提供决策参考;县委统筹安排,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加强与联系乡镇、村(社区)沟通衔接,合理确定联系服务对象,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
    贴心服务解民忧。机关干部同乡镇、村组干部一道深入每户村(居)民家中,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县委县政府的惠民举措、法律法规知识等,让各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各项办事流程人人知晓;指导村(社区)落实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双代”服务等制度,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台账管理赢民心。各乡镇、县级部门采取“一户一页、一组一册”方式建立民情台账。对能够办理的事项实行“现场办”,对暂不能办理的事项实行“限时办”,对自身无法解决的事项逐级上报“统筹办”,做到群众咨询有答复、群众意见有反馈、群众诉求有落实。2014年全县4192名机关干部深入442个村(社区)、3689个村(居)民小组,发放惠民政策宣传单20万份,收集群众诉求1万余件,调处矛盾纠纷3100余起,提供帮扶项目483个,办好事实事8523件。
    搭建“双向互动网络”平台
    打造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支撑点”

    采取网络自动管理、帮扶干部自报承诺践诺情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与评判。
    编号明确责任。采取“区域码+系统码+单位码+个人码”组合编码方式,为每名机关干部编号,通过编号对机关干部联系点、帮扶对象等信息进行准确定位,实现定人、定点、定责。全县4192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6891户农村贫困户、2034户城镇低保户。
    全程公开办理。机关干部将承诺事项、践诺情况用图文信息方式上传“双向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公开工作动态。按照图片内容“有干部本人、有帮扶对象、有帮扶实物”、文字说明要有“时间、地点、经过”,安排专人逐一审查帮扶承诺、践诺情况和群众留言,对虚、假、空的工作信息和工作动态,责令限期整改、严肃问责,确保有诺必践、践诺必果。
    互动交流经验。利用网络平台“萧萧竹论坛”设置的“我在基层”、“我的摄影”、“我要发言”、“我的群众路线工作法”、“我的农村百科”等5个区块,相互交流服务群众经验,探讨基层发展大计。群众通过检索机关干部姓名或编号,准确查阅联系帮扶实际情况,监督干部承诺践诺情况,提供意见建议,促进干部真帮实扶。
    搭建“电视公开承诺践诺平台”  
    形成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供给线”

    依托县电视台《阳光政务》栏目,各乡镇县级部门公开承诺践诺民生实事,倒逼承诺事项事事有落实、件件有成效。
    结合职能亮承诺。坚持“常规工作和已完成工作不纳入承诺事项”原则,每年各乡镇办理5—10项民生实事、县级各部门办理7—10项民生实事;县委按照有目标任务、有责任人、有办结时限“三有”要求认真审核把关,并建立公开承诺践诺台账,组织各单位依次在县电视台《阳光政务》栏目公开承诺。
    督查督办强推进。采取 “一月一督办、一季一通报、半年一总结”等方式,确保承诺事项有跟踪督办、有形象进度。针对个别进度缓慢、久推不进的项目,因单位自身原因造成的,约谈主要负责人;需多部门联合完成的,县委统筹协调解决,确保承诺事项保质保量完成。
    验收评议促落实。每年底,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督查室等相关单位对各乡镇、县级部门践诺情况进行审核验收,合格后,各乡镇、县级部门再次在《阳光政务》栏目据实汇报践诺情况,接受群众现场质询、评议打分。
    搭建“政务服务公开办理平台”  
    开辟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直通车”

    坚持“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推进一门式受理、保姆式服务、全程化公开,确保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
    推进审批公开。通过县电视台《阳光政务》频道,对全县行政审批公共服务项目办理情况进行,全天候滚动播出,及时公开审批流程、申报资料、服务承诺、服务指南以及限期办理结果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以来累计播出13万余条。
    创新服务方式、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进一步优化和精简政务服务流程,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累计并联审批项目81项。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经开区企业代办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点标准化建设,拓展政务服务领域,构建县域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实现了政务服务全覆盖。
    强化依法审批。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四项制度”,做到用制度规范和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实行电子监督监控、纪律约束和廉政检查,加强对政务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有效杜绝“暗箱操作”、“体外循环”、“两头办理”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