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川:监督发力 “撂荒地”焕新颜

发布时间:2023-05-23 15:31 来源: 通川区纪委监委
  近日,通川区纪委监委监督检查组来到安云乡时,看到之前的撂荒地里油菜长势甚好。村民们来回穿梭,收割、分拣、打包,显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真不敢想象荒废了近十年的地,今年能有这么好的收成。”安云乡二龙村村民魏文成对前来访问的纪检监察干部高声说道,眼里、嘴角,喜悦难掩。

  但在撂荒地整治之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种光景:近1100亩田地,就有600余亩撂荒,劳动力的大量输出,让曾经的二龙村成为“撂荒村”。今年初,安云乡纪委对撂荒地整治开展“帮扶式”监督,针对督查发现的撂荒地农机不够、缺乏种植技术等问题,督促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农技人员采取蹲点包村的方式,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服务,全程2个月时间完成了撂荒地全面复耕。如今,这片地直接效益近5万余元,撂荒地逐渐变回“致富田”。
 
(安云乡纪检干部协助二龙村抢收油菜作物  任晓彬摄)

  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重获新生孕育出累累硕果,离不开通川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的精准监督。

  “按照以前的种植方式收入很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提高种植效益,大家干起都没得积极性了。”通川区纪委监委联合江陵镇纪委走访田间地头时,村民这样向他们反映。通过跟进监督发现,该镇部分村在撂荒耕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整治进展缓慢。了解情况后,镇纪委及时向镇党委、政府反馈,召开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推进会,约谈相关村党组织负责人,督促切实担起撂荒耕地整治直接责任。在区纪委监委及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相关村主动转变作风,针对分散经营效益低下这个弃耕撂荒的症结,积极探索土地承包流转新模式。撂荒地“盘活”后,庄稼丰收了,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据通川区纪委监委党风室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委对全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深化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紧扣农村土地流转、农资供应、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下沉监督,按照“监督+整改+回头看”的模式,督促整改问题13个,为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提供坚强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