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川区:监督到末梢 亮剑护民生
发布时间:2025-04-08 10:44
来源:
通川区纪委监委
“这条村道建设项目有问题!”近日,通川区纪委监委第三纵队在组织村级纪检协作区开展交叉监督检查中发现,东岳镇龙兴社区村道建设存在违规问题,随即向该镇纪委移交线索。这是今年东岳镇第一纪检协作区上报的第4条集中整治线索。
过去一年来,通川区纪委监委通过集中整治工作,发现并解决了大量基层问题,群众反馈积极。村(社区)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性显著提升,这得益于该区纪委监委“纵队化”统筹室组地管理的深入推进和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化。
过去一年来,通川区纪委监委通过集中整治工作,发现并解决了大量基层问题,群众反馈积极。村(社区)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性显著提升,这得益于该区纪委监委“纵队化”统筹室组地管理的深入推进和基层治理的不断深化。

(碑庙镇纪检干部在田间收集群众问题 吴卓娥摄)
“自从实行纵队化管理以来,村级纪检委员的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以往,我们在监督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既不会监督也不善监督。现在,在纵队的统一领导下,我们有了更多的底气和信心。”该区双龙镇骑龙社区纪检委员李志芳感慨道。
“纵队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村级纪委书记的地位,还确保了他们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村纪委书记的各项工作经费得到充分保障,参与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和培训的机会也明显增多。此外,51个村级纪检协作片区还打造了独立办公点,并配备了标准化的办公设备,彻底改变了过去“一间房、一张桌”的窘境。
朝阳街道纪工委书记覃杰也表示:“有了社区纪委书记的参与,案件办理周期平均缩短了10个工作日。”
通川区纪委监委创新构建区乡村三级“纵队化”监督体系,通过“交叉检查+异地办案”机制打破地域壁垒,2024年实现乡镇跨区域办案率70%,有效破解基层“熟人监督”难题。同步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建立跟班实训、专业手册、清单监督“三维赋能”机制,编制《村级监督手册》《基层监督工作手册》,细化监督类别,注明每个环节的风险点、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聚焦农村“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精准监督,推动基层纪检干部从“不会监督”变为“照单监督”转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多亏纪检干部,帮我们讨回了血汗钱!”蒲家镇文昌宫社区务工人员向玲玲送来锦旗时感激地说。此前,因包工头失联,向玲玲及其他16名工友们多次讨薪未果,只能通过“有事找纪检”向社区纪检委员求助,镇纪委了解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会同该社区成立专班,经多方协调努力,与施工方展开2轮协商,联动镇司法所提供法律支持,最终推动被拖欠一年多的3万余元工资全额兑付。
以问题为导向,监督触角直抵末梢。该区纪委监委同步推动建立农民工工资监管机制,将务工人员欠薪问题纳入监督清单,从源头扎紧防欠篱笆。“纵队化”监督由点及面推动基层综合治理,形成“发现、整改、检视、完善”的全周期闭环,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