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达川:为66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
发布时间:2019-05-17
来源:
达川区纪委监委
“多亏了纪委及时为我澄清,村里的‘流言蜚语’搞得心里压力太大了,现在有组织撑腰,我也敢继续大胆开展工作了!”当听到镇纪委书记唐峰在全体村民面前为自己澄清正名后,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马滩村党支部书记李彬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达川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精神和要求,通过规范信访举报,建立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反馈机制,严厉查处打击诬告陷害、造谣诽谤等信访举报行为,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公开反馈会59场,为66名党员干部消除不良影响。
诬告中伤,让干部丧失工作热情
“被纪委调查那段时间,感觉天塌了一样,虽说自己问心无愧,但这些乡里乡亲不知道啊。那时别说安心工作,连辞职的心思都有了。”这是李彬受到不实举报后最直观的感受。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信访举报充分发挥了群众监督的有力作用,但同时也容易被某些动机不纯或心存不满的人所利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举报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诬告者仅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让被举报者陷入被动,组织调查、领导质疑、同事误解甚至被个别“有心人”造谣中伤等,导致被举报人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大幅下降。
为此,达川区纪委监委及时建立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反馈机制,专门制定《信访举报工作细则》,对信访件反馈时间、方式、对象进行了规范,实名举报向反映人和被反映人及单位分别反馈,匿名举报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会、干部职工会等多种形式,在被反映人所属单位或村组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反馈,并填写《信访案件反馈情况表》,让群众了解调查处理结果,属实的及时处理,不实的及时澄清、消除影响。同时,也防止因群众不了解情况而发生重复访、越级访,做到信访反馈百分百。
狠刹歪风,让诬告者付出代价
“曾经一份失实举报,从调查核实到形成结论报告,让我们4名纪检干部前后花费10余天,先后走访多个乡镇询问30余名知情者,光谈话材料就有近100多页……”谈到失实信访,达川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负责人一脸无奈。
“一张邮票八分钱,要让纪委跑半年”。失实信访,不仅损害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同时也扰乱了纪检监察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增加了监督执纪工作成本,造成资源浪费,也让纪检干部苦不堪言。去年以来,达川区纪委监委共收到信访举报问题线索1011条,经调查核实,共有798条为不实举报,失实信访占比78.9%。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要坚持澄清保护与严肃查处并重,才能真正使那些勇于创新、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不会‘寒了心’、‘泄了劲’。”达川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去年以来,达川区进一步加大对诬告陷害、恶意中伤行为的问责力度,对散布谣言和诬告陷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由公安机关进行训诫。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将针对诬告陷害行为的处置出台专门制度措施,对诬告陷害的行为认定、调查核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零容忍”态度对恶意举报、诬告陷害行为严肃问责,全力营造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
(撰写:粟高峰 )
去年以来,达川区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精神和要求,通过规范信访举报,建立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反馈机制,严厉查处打击诬告陷害、造谣诽谤等信访举报行为,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截至目前,已组织召开公开反馈会59场,为66名党员干部消除不良影响。

“被纪委调查那段时间,感觉天塌了一样,虽说自己问心无愧,但这些乡里乡亲不知道啊。那时别说安心工作,连辞职的心思都有了。”这是李彬受到不实举报后最直观的感受。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信访举报充分发挥了群众监督的有力作用,但同时也容易被某些动机不纯或心存不满的人所利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举报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诬告者仅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让被举报者陷入被动,组织调查、领导质疑、同事误解甚至被个别“有心人”造谣中伤等,导致被举报人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干事创业积极性大幅下降。
为此,达川区纪委监委及时建立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反馈机制,专门制定《信访举报工作细则》,对信访件反馈时间、方式、对象进行了规范,实名举报向反映人和被反映人及单位分别反馈,匿名举报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会、干部职工会等多种形式,在被反映人所属单位或村组适当范围内进行公开反馈,并填写《信访案件反馈情况表》,让群众了解调查处理结果,属实的及时处理,不实的及时澄清、消除影响。同时,也防止因群众不了解情况而发生重复访、越级访,做到信访反馈百分百。
狠刹歪风,让诬告者付出代价
“曾经一份失实举报,从调查核实到形成结论报告,让我们4名纪检干部前后花费10余天,先后走访多个乡镇询问30余名知情者,光谈话材料就有近100多页……”谈到失实信访,达川区纪委监委第六纪检监察室负责人一脸无奈。
“一张邮票八分钱,要让纪委跑半年”。失实信访,不仅损害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同时也扰乱了纪检监察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增加了监督执纪工作成本,造成资源浪费,也让纪检干部苦不堪言。去年以来,达川区纪委监委共收到信访举报问题线索1011条,经调查核实,共有798条为不实举报,失实信访占比78.9%。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要坚持澄清保护与严肃查处并重,才能真正使那些勇于创新、担当作为的党员干部不会‘寒了心’、‘泄了劲’。”达川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去年以来,达川区进一步加大对诬告陷害、恶意中伤行为的问责力度,对散布谣言和诬告陷害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由公安机关进行训诫。下一步,区纪委监委将针对诬告陷害行为的处置出台专门制度措施,对诬告陷害的行为认定、调查核实、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零容忍”态度对恶意举报、诬告陷害行为严肃问责,全力营造激浊扬清、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
(撰写:粟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