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达川:“互联网+监督”让社会救助更阳光高效
发布时间:2020-09-25
来源:
达川区纪委监委

达川区困难群众利用平台查阅自己救助事项办理情况
2017年,为打通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针对救助领域申请难、救助难、监管难问题,达川区运用“互联网+救助”和“互联网+监管”模式,整合13个救助部门的53项救助事项,在全国率先创新建立了社会救助大平台。
截至目前,达川区通过社会救助大平台累计救助困难群众约98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约6.9亿元。全区社会救助实现了高效、精准、全面、阳光和廉洁运行。
据介绍,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统筹民政、教育、住建等13个救助相关职能部门,将低保、特困、教育助学、自然灾害等50余项救助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申请人最多跑一次路递交资料,或者拍照后通过手机APP提交申请、上传资料,所有的受理、核对、审批及资金发放等由乡镇、救助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在后台协同完成,并对每个环节设置办理时限,整个流程根据具体内容设置30至90个工作日必须完成,由专人负责后台查看办理进度,及时督促相关办理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办理,以此杜绝个别单位或个人发生“庸懒散浮拖”现象。

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后台监督救助事项办理情况
同时,为了让救助大平台更加具有操作性,达川区在技术层面积极推陈出新,除了为50余个救助项目设计了不同的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部门、救助条件、救助程序、办结时限外,又在各乡镇(街道)专门成立了社会救助中心(分中心),把系统覆盖范围延伸到乡镇(街道),困难居民只需“跑一次”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窗口提交申请和相关资料,就可申请各项救助。对于符合条件的,直接打卡发放;不符合条件的,则通过电话、网络等对申请人进行解释工作。
此外,达川区纪委监委还运用互联网对平台实行在线监督管理,对受理、核对、督办、审批、备案等各环节均设置办理时限红色预警,实现社会救助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动态监督管理,并专门设置了在线举报监督模块,与全国“12388”举报受理平台连接,及时受理群众在线举报。去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电话催办89次,发函督办4次,通报7次,约谈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
“平台建立运行以来,让群众在办理各种社会救助事项方面更方便、高效,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有力提升。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严肃监督执纪,确保平台运行良好,确保每一笔惠民资金用到实处。”达川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邱霞 粟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