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治意识: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内核
发布时间:2017-12-29
来源:
经开区纪工委
政治意识是人类意识中极其重要的意识形式,是指人们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亚里士多德说“人天然是一种政治动物”,基于人的政治性,从人类社会出现政治现象以来,就有对政治观念、政治理想的意识。随着人类政治文明和政党政治的发展,政治意识在政治生活和政党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政党政治文明的今天,各政党(尤其是执政党)对自己的政治意识越来越自信,同时对政党成员个人的政治意识也越来越关注。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就表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每个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政治意识。可见,强化政治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不能背离和抛弃首要精神内核。
一、政治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最不该忘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作为个体党员对党的政治意识是兼具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是当今时代人类意识的道义和真理的制高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魂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这是一种意识体系,其最根本的是一种政治意识。这种政治意识在党员个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足够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足够坚信。
中国现在处在极其特殊的政党政治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有着与其他政党和国家格然迥异的政治生态,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中政党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才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之说。全面从严治党首要任务是思想建党,就是要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进行统一,而要求首先统一的就是政治意识(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信仰等)。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直向前走,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对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党的政治意识,不仅不能忘,还要在继续前进中不断强化,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不仅限于制度层面加强,还要更深入到政治文化的层面,即意味着其接受的对象不仅是共产党人,还要扩展到所有公民,这就说明强化政治意识是要凝聚更多更大的政治和精神力量在党的周围,这才是全面从严治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强化国人对党的事业要自信,对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一道迎改革、建小康、实现民族复兴要自信,要以时不我待的参与精神参与其中,不遗余力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把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等伟大实践推向前进。要将这些前无古人的事业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就不能忘记我们本来的“初心”,就必须以“咬定青山”的政治定力,旗帜鲜明地传承好马克思主义;必须以“铁杵磨针”的政治毅力,坚定不移地强化政治意识。
二、强化政治意识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全面从严治党不仅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在一定意义上还带有“强制性”和公众性色彩的意识形态特征,而且对治国理政、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背景下,政治意识是否得到有效强化就成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第一,强化政治意识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政治宣言。
从政治意识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政治意识是对执政党所秉承的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生态环境、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认识和主张,构成了社会的共同目标,也就是对当前政治发展的终极价值认同。这是一个执政党夯实执政基础,建构和保持执政合法性的根基。一个政党的执政合法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多方面因素的集合而成,而且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但一个重要的支撑因素就是政治意识。从政治意识的形成机理来看,治国理政是以对现行政治的认同为基础,并经过领导人的政治智慧进行理性化的思考和加工,而使社会的政治现实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再通过治国理政的实践使某些政治设想变成政治现实。政治意识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政党对社会的强大的凝聚、控制、导向和感召的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识所具有的意识形态性功能,也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持社会稳定和执政合法性存续而做出的政治宣言和承诺,必将贯穿治国理政的始终。
第二,强化政治意识是凝聚党心和民心的政治支撑。
“政党是高度发达的政治组织”,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参政党),都有其特定的政治纲领来表达特定政治要求,这是政党最基本的功能和存在的基础,也是该政党凝聚党心民心的政治支撑,而全体成员对政治纲领的认同、遵循和付诸实践就是该党的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有理性的分析,也有非理性的从众,因为意识本身就与情感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政治意识有非理性成分,即使最初毫无共同政治利益的人,只要经过长期的政治教育和熏染,也可能将特定的政治理念积淀为意识形态的“集体无意识”。现实政治生活当中,尤其是执政党的政治意识,很多时候就通过意识形态的“集体无意识”而成为这个政党的内在灵魂。如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不管党所面临的形势怎么变化,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的呈现的具体形态和方式,都最终成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文化标识。人类政治的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即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一个执政党作为特定的政治组织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即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第三,强化政治意识是激发地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从哲学的角度看,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意识领域的反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政治意识是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直接影响政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影响政治主体的执政行为,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对一个地区的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当前我们面临全球化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正式开启全面改变与世界的关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式决定这个地区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获取经济的发展,要解决这个关系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问题,仅以经济的方式是难以根治的,必须从政治的高度着手,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层面给出确切的回答,只有立足于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追求,才能对地区稳定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强化政治意识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性动力,注定要将其融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
三、坚守政治意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归宿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就要求每个党员要受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而今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求保持建党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浩然正气和政治本色,而这些要求的实质就是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作为政治纲领,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意识,养成人民对党的忠诚意识。
第一,坚守政治意识是党经受住历史考验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弱民穷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从一成立起就以铁一般的担当,担当其彻底改造中国的政治责任,要彻底改造中国就必然触及当时各种政治集团的既得利益,也就自然会受到当时各种政治势力的打压和屠杀。早期共产党面对的是各种军阀势力的打压,逐渐开始认识到仅凭自身一党的力量是难以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遍地的中国完成自身的政治使命,就开始寻求与当时同样反帝反封建、并有多年斗争经验的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并协助孙中山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国共合作以后,共产人积极配合和参与到国民大革命当中,除了直接参加北伐战争外,还有很多共产人不顾个人安危,置身到各地军阀当中传播革命火种,引导和劝说各种政治势力反对军阀出卖国家利益,很多共产人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著名的就是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在反对北洋军阀和奉系军阀的卖国行为中被捕,临刑前曾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然而,当国民大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国民党却将屠刀杀向了一个战壕的战友。在共产党这90多年的历程中,像这种历史性的重大考验一直都存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如此,现在的改革发展时期仍然存在,尤其当今面对国际国内的重大历史考验更多,我们从自身成长的历程中吸取教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意识,保证我们共产党人精神上有充足的“钙”,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回应和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党的先进性的质疑,保证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这是我们始终把坚守政治意识放在首位的根本所在。
第二,坚守政治意识是党提升“四个自信”的逻辑起点。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致力于彻底改造中国,并始终将这一重大历史使命作为政治追求,一路带领中国人民从满目苍夷的旧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奋斗、建设和改革,终于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上真正找到了自信,但这些自信还需要持续不断的长期提升,决不能让其在我们所能预计的年月内减弱或终止,这也是我们当前要特地以强化和坚守政治意识为重要内容的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执政逻辑。“科学的意识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有着现实基础和规律依据以及符合人们切身愿望和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系。”[4]坚守政治意识不仅是具有价值性的一种心理驱动机制,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紧迫感和动力激发,让人如同“开挂”似的发出超乎想象的潜力,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诸如“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等党的精神。时至今日,虽然我们党仍然提倡和鼓励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同时也提倡以人为本,不以牺牲任何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也不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而是以更先进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就更需要每个党员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在合理的制度规范下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句话,坚守党的政治意识既是维护党的形象,也是我们推进面从严治党的始终。
第三,坚守政治意识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价值准则。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程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在为取得全国的执政地位而奋斗,而取得执政地位后的执政岁月已超过党的历程的三分之二了,也完成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过渡。不管是在夺取执政地位的过程中,还是已经执政68年的今天,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这是我们党从被打压和受排挤的小党,逐渐成长能够将当初打压和排挤我们的其他一切政治势力抛进历史的角落,带领中国人民从国弱民穷中成长为如今举世闻名的大国,特别是“一带一路”的开辟,让世界再次认识中国大国的风范,让中国故事四海传扬。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国各族人民在各自岗位的坚守,用实实在在的小成绩汇聚成了大中国,我们在感叹成就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最关键的是离不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为的是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再次说明了党的政治意识里蕴含着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的执政能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就是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奋斗目标而努力实现的能力。坚守政治意识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自觉的展示,也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经这么多波折而不失民心,为什么经历这么多艰难困苦而愈来愈成熟大气,这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作为唯一的价值衡量主体,以是否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准则。
(作者:蒲东恩,中共达州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讲师,达州经开区监察局特邀监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