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川:梳理整顿门头牌匾 拿下悬在“头上”的形式主义

发布时间:2019-08-30 来源: 通川区纪委监委
  “原来的一个门上可以挂上10个牌子,我们工作的人看起眼睛晕,群众来办事更是脑壳痛。”达州市通川区新村乡工作人员小杨拿着办公室刚拆下的牌子感慨道。在通川区新村乡一个门头宽仅一米的办公室,挂满了各类计生、扶贫、综治、卫生、法律方面的门头牌匾,干部被这些“重担”压得抬不起头,群众办事更是摸不着头脑。


(整顿前的新村乡办公室门头)

  近日,达州市通川区纪委监委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举实例、摆现象,指出发生在身边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强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实打实地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挂牌子、铺摊子”是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之一。

  “拿我们办公室来说,原来牌子基本上是已经挂满了的,不是为了撑面子,而是有些检查考核中,有没有这块牌子决定了这项工作合不合格。”小杨道出了其中的无奈。“不仅是群众来办事找不到办公室,我们挂一块牌子至少要跑到镇上去做,有些统一规格的牌子甚至要跑到城区的广告公司去做,来回折腾,耗费人力、财力。”

  通川区纪委监委以这一典型问题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一抓到底,以点带面,全面开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排查各部门、各乡镇过多过滥的门头牌匾,除必要的门头牌匾,其他的全部予以整合清理。同时,全面清理2018年各项督查50项、检查40项、考核33项。2019年保留督查19项、检查12项、考核12项,共计减少督查检查考核80项。

  现在的在新村乡办公室门口,种类繁多的牌子不见了踪影,简洁的办事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整顿后的新村乡办公室门头) 
 
  “要清理的不止是挂在门上的牌匾,更需要清理的是悬在脑子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通川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落实,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打通联系干部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