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宣汉: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00余件

发布时间:2018-05-09 来源: 宣汉县纪委监委
   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骆勇在任龙泉土家族乡扇坡村“第一书记”期间,以完成盐业公司销售任务为由,很少到村开展工作,每月到村开展扶贫工作的时间仅有2-3天,严重违反“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每月不得少于工作日的三分之二”等相关规定。骆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2015年底,宣汉县隘口乡小寨村党支部原书记黄朝阳不顾村组干部反对,直接将姐夫朱某某上报为精准贫困户。2016年1月,黄朝阳收到电信宣汉分公司给该村的扶贫捐款5000元不入账,用于个人开支。2016年2月,黄朝阳将该村第一书记工作经费用于偿还前届村委会的贷款和生活费开支等债务。黄朝阳受到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

(宣汉县清退扶贫领域违纪款)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重,绝不姑息。”宣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王通在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动员会上强调。近年来,该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走基层、入实地、访群众、查账目,相继对扶贫领域开展明查暗访监督检查150余次,开展专项巡察4次,发现各类问题2000余个。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07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14人。
 
  精准监督,重拳出击,坚守责任担当
 
  宣汉,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截至2014年底,共有贫困村2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8万户20.94万人,贫困发生率19.3%,深度的贫困留给宣汉人民一份深沉而凝重的考卷。近年来,乘着扶贫开发东风,宣汉县委、县政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提出“兴工强县、开发扶贫、全域旅游”战略定位,团结率领全县人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一场气势磅礴的脱贫攻坚战役在宣汉大地全面展开。
 
  战役打响,集团冲锋,一个个“阵地”被拿下,一座座“堡垒”被攻克。近年来,该县相继改造农村危房1.58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4万人,生产就业扶持2.1万余人、医疗救助1.1万余人、教育资助0.8万余人、低保兜底1.7万余人、灾后重建帮扶9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3元。
 
  然而,就在脱贫攻坚节节胜利的同时,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却不断暴露出来。宣汉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切实强化扶贫领域精准监督的政治担当,重拳出击,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坚决惩治“微腐败”,坚定不移守护着脱贫攻坚的胜利果实。

  整改纠错,还利于民,护好群众“奶酪”
 
  “我真没想到,把我们的钱一分不少地退还我们,感谢县纪委的同志,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72岁的黄金镇斑竹村严英兵老人领到清退的违纪款后,感激得落泪。
 
  针对扶贫领域发现的问题,相继对260余名相关责任人进行提醒约谈,督促各地各部门强化整改落实,坚决纠正扶贫对象、措施不精准,扶贫资金、程序不及时公开,项目实施进度缓慢等问题。对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对涉及群众利益的违纪款项坚决追缴清退,还利于民。
 
  该县通过组织信访人员、干部群众召开案件反馈会、违纪款项现场清退会、贫困村村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既给党员干部以震慑警示,又充分彰显严惩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和弘扬正气的坚定决心,真正体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知。”
 
  据悉,该县还通过党政网、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案例通报会、党风廉政建设成果展等形式先后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件90余件。

  创新机制,阳光扶贫,确保风清气正
 
  录入各项扶贫信息113万余条,其中涉及贫困户基本信息及帮扶动态信息104万余条,专项资金信息近10万条,录入专项扶贫项目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9700余个,涉及资金18.9亿元……
 
  2016年1月以来,宣汉县纪委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标本同治,创新实施“互联网+阳光扶贫监督”,会同县扶贫移民局探索建立“精准扶贫云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套开发手机APP软件和网络平台,全方位公开扶贫信息,在云平台完整录入全县54个乡镇568个村(社区)的基本情况、扶贫项目、精准帮扶以及贫困人口家庭收入、住房信息、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措施,精准录入2016年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放和使用情况、扶贫项目实施情况并辅以影像资料。该县通过“数据留痕”的方式,对各地各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精准监督,进一步改进扶贫干部的工作作风,保障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
 
  据介绍,该县纪委通过云平台整合监督力量,建立“党委、纪委、群众、专业、科技”五重监督体系,发现各类问题1147个,进一步实现了扶贫精准监督到村到户,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