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

发布时间:2022-05-27 14:57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5月26日上午,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和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会上公布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简称《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

  《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浓度(PM2.5)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臭氧平均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

  在土壤环境方面,“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介绍,我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 4.76 等,水土流失面积为 269.27 万平方千米。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已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据介绍,目前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需要重点关注和保护的包括高等植物10102种、脊椎动物 471种、大型真菌 6538 种。

  “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比2020年增长5.2%。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02亿立方米/日,累计处理污水量584.6亿立方米。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99.49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99.9%。2021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 76%,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 87%,农膜回收率稳定在 80%以上。”《公告》详细统计了去年全国能源消费与污染治理有关数据。

  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从六个方面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方案》实施,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动态发布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会上还公布了《2021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表示,2021年,我国海水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7.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主要用海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倾倒区水深、海水水质和沉积物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多处于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