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阳光问廉在通川:石笋村
发布时间:2017-11-08
来源:
通川区纪委
石笋村,地处通川区北部,总人口1170人,党员28人,贫困人口60户210人,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而几年前班子之间相互不信任、干群关系紧张更是制约这里发展的最大问题,村支书王治剑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走马上任。
王治剑:我们石笋村的群众都是勤劳纯朴的,他们都和我一样有一颗热爱这片土地的心,他们都想用自己的双手来改变贫困,在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阳光下,我在石笋村当村支部书记,心里非常踏实。
王治剑是土生土长的石笋村人,最熟悉村里的情况,在他看来,石笋村群众要想过上更幸福的日子,必须找准产业让群众安心,管好用好资金让群众放心,撸起袖子带头干让群众齐心。
村民:王书记一上任后,自己掏钱遍地考察,哪样钱来得快就发展哪样,并且有规模的成片成片的发展。
廉洁自律,这是王治剑长期以来坚守的底线,村上的每一笔资金、进出账目、时间、用途,每一笔他都严格管理、及时公开,哪怕一分一厘,都要让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村民:村里的钱,特别是扶贫资金是怎样用的,都是给大家公布的明明白白的。
王治剑首先改变的是石笋村的人心与士气,然而,令王治剑没有想到的是,他带动的不仅仅是石笋村当地人。
原石笋村知青:石笋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亲们的精神气提高了很多,我们几个知青一商量,决定回来为乡亲们做点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我们又回来了!
在王治剑的感召下,二十六名老知青还专门回到石笋村,建设他们的第二故乡,这让王治剑特别地感动。
王治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我并不孤单。
近几年,在大家的努力下,石笋村变了样,返乡知青们带领村民养起了麻鸭,五个在外打拼多年的石笋人也带着技术和资金,回乡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香葱、种蓝莓、养生猪、养家禽,仅香葱就有550亩,村里修起了380平米的村级活动阵地,硬化通村社道9.1公里,修便民路、产业路3公里,帮扶部门赠送30-100只不等的禽苗,为每户群众建起了“爱心圈舍”,还以“专合社+村集体+农户”模式,为三个养殖专合社注入扶贫周转金35万元。目前,石笋村年出栏生猪可上1000头,出栏鸡上万只。
一年一度的敬老节,是石笋村的一个创举,也是村上推广感恩教育、孝善文化的成果,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
如今,石笋村已经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王治剑和村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物质和精神同时“富”起来了,石笋村的明天才会更美好。于是,王治剑带领村民大力开展三段式感恩教育,激发感恩意识,强化感恩扶志,倡导感恩奋进,通过教育淳化了全村人,感染了全村人。乡风更加文明,村民也更加和谐。
村民:我们这个村,吵架打架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听都没听到说过。
几年来,王治剑带着村支两委一班人苦干实干,石笋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最主要是人心齐了。这七八年里,村里没有一例出村上访,更没有一例违纪违法事件,2016年还成功创建为达州市的“四好村”。
王治剑:在带领大家致富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还要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