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洁四川”关注通川:每年一度“敬老节”传承艰苦朴素好家风
发布时间:2017-08-01
来源:
廉洁四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耳熟能详的《悯农》,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告诫人们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在达州市通川区碑庙镇石笋村,面积约200平方米的“村史陈列室”里收藏了近百件各式大小的农具,每件农具都有一张“身份名片”,上面写着农具的名字和作用,再现了上个世纪,甚至更早时期通川一带的农耕生活。
村史陈列馆内的农耕工具
农具“身份名片”
每逢周末,当地很多家庭的父母都会带着小孩前来陈列室参观,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语,“爸爸小时候就用过这个锄头,刚开始的时候,不会用,还磨起了泡。”“那个草墩儿,你外婆家以前也有一个。”
泛黄的土坯房、小小篱笆,顶顶斗笠……传统农耕文化在这里传承、发扬,激发、孕育出了当地有名的“敬老节”。
老人们现场交流中
每年腊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石笋村在外居住的老人、当年在此下乡的知青、村内居住着的70岁以上的老人们纷纷齐聚一堂,话家常,笑风生,共享“敬老宴”。
献节目,表慰问,每一帧,每一语,是石笋“尊老、爱老、敬老”旗帜飘扬路上的亮丽一笔。
“物质生活好了,我们更要感恩,要反哺。是父辈们无畏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辛勤劳作,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同时,我更想让我的后人也了解、知晓生活的不易。将艰苦朴素的好家风传承下去。所以,我主动把自己的老屋捐出来作村史陈列室用。”石笋村村民王治明说道。
自2013年起,石笋村的“敬老节”已成功举办4届,以其特有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传承传统文化、发扬优良家风,润物无声,持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