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网”关注达川:明代廉吏卫承芳成“网红”
4月1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和客户端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之九十《四川达州卫承芳:一代醇儒,淇竹家风》,介绍了明代时期达州廉吏卫承芳传承优良家风的动人故事。节目播出后,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和点赞。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中《卫风·淇奥》这首诗,赋予淇河两岸之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赞美的是卫氏先祖——春秋时期卫国第十一任国君卫武公。《卫风·淇奥》对卫承芳影响颇深,深为卫武公谨慎廉洁、宽容豁达的美德而陶醉,并因此自号“淇竹”,昭示其秉承卫氏淇竹家风,并发扬光大的志向。
专题片《四川达州卫承芳:一代醇儒,淇竹家风》通过大量典籍史料的展示,采访数位达州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淇竹家风进行了深入解读。细腻的拍摄、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内容让观众一睹一代廉吏风采。
网名“斑竹007”的留言被中纪委网站该专题留言板置顶。该网友说:卫承芳秉承卫氏清忠正直、勤善醇德的淇竹家风,一生以清白自矢,严绝馈赠,严格约束下属、家人,朝廷旌表“三朝元老”“一代醇儒”,其为人做官品性给卫氏一族留下深远影响。
网友“鄱阳枧田陈泽华”认为,家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深厚的一部分,好的家训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道德追求和做人的永恒标准。因此发掘弘扬根植在中华大地骨血之中的家规家训既能传承传统文化,更能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网友“石柱冬红”说:“家风是社风民风的分子,无数家的良好家风,必然促成良好的社风民风。所以重视家教,发掘、继承良好的家规家训,是我们务尽之责!”
网名为“朗镇笑笑生”的网友留言更是洋洋洒洒,还以《耕读传家风,清廉是根本》阐述了他对家风传承的研究:历史上以家族姓氏为单元的族规家训内容各不相同,但核心都是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伦理思想、道德规范的集中展现,大多体现了儒家治国平天下必先修身、齐家的道理。清代著名清官于成龙家族的《于氏族规家训》便是其中的一例。学习于成龙洁己爱民、低调为官、惩腐除恶的廉政风范。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从基层知县做起,靠清廉实干一步步做到封疆大吏。尤其是担任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后,可谓位高权重,但他面对诱惑,始终坚持廉洁从政、洁己爱民、低调纯朴,其做人为官风范,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誉。“清廉”二字贯穿于他一生的思想、言行和仕途之中。升迁途中萝卜当干粮,直隶任内严禁火耗、赌博和馈赠,赴任富庶江南不摆排场、不搞鸣锣开道,任上病故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这种清廉为官,鞠躬尽瘁的可敬做派、为政品行,是于成龙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的结果,也是传之后世的清白家风。名节源于品德,腐败止于正气,坚定在于理想信念。今天,于成龙的清廉勤勉精神和于氏族规家训仍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
更有网友以诗抒怀:
“兴在民利为方向,清忠正直放光芒;千秋元老积善德,一代醇儒与世长。”
“兴在民利传承芳,清忠正直定敬仰;三朝元老作示范,一代醇儒远名扬。”
专题片重新挖掘达州一代廉吏的故事,极大地丰富和传播了达州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