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四川在线”关注达川:“阳光问廉”进乡镇 全媒直播护民利

发布时间:2017-12-08 来源: 四川在线
  “我们这里的低保,有人情才吃得到,没有人情吃不到。”12月6日晚8时许,达州市达川区全媒体直播节目《阳光问廉》走进双庙镇,揭开“低保去哪儿了”的真相。
 
  8人加班、24人领取加班补助,低保变“人情保”;镇政府超付修路款,投资100余万元千亩油牡丹产业却大片荒芜,无人过问……本期节目以“聚焦两个责任、锻造巡察利剑、强力正风肃纪”为主题,聚焦为官不为、慢作为、乱作为,现场“拷问”部门和乡镇一把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律师代表、市民代表组成的50人问廉代表团对回答进行测评。区级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所反映的问题现场落实整改措施。
 
  低保变身“人情”保 曝光村社干部亲属吃低保
 
  “我们这里的低保,有人情才吃得到,没有人情吃不到。”“从来没有开过会,也没有对低保对象进行公示。”现场播放的调查短片中,受访村民对双庙镇石凼村、芝麻沟村等存在的低保变“人情保”的问题十分不满。而时任该镇民政办副主任的王典琼却声称:“对村社报上来的(低保)名单都要进行审核程序再张榜公示,如群众没有异议便上报民政局审批,后再次公示,都是按照严格的规定和程序进行的,并且安排了村社干部进行复核和抽查,都没有发现问题。”
 
  而事实又是如何呢?调查组通过走访村民发现评定低保不仅没有开过会,而且还存在村社干部亲属吃低保的情况,其中就包括石凼村村支书庞厚荣的老婆覃家碧,芝麻沟村村主任李文富的兄弟李文全,新利村村主任的母亲王仁碧以及副主任的老婆余详君。
 
  现场,现任双庙镇党委书记江桃表示,已对上述相关村社干部予以清理、立案查处。区民政局局长方榕则表示,今年以来达川区开展了133专项整治行动,清退了五千余名不符合要求的低保对象,并于今年年初取消了上述低保对象。目前,正在追讨相关不符合要求的低保对象09年至16年所冒领的低保款项,并将进一步加大乡镇村社干部近亲属备案制度,将低保置于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
  巧立名目发放津贴 8人加班24人领加班补助
 
  检查组在巡查中发现,2014年1至4月双庙镇的便民服务中心补助发放表上,有24名工作人员以在便民服务中心加班的名义,签字领取每人800元的加班费,总计19200元,其中还包括时任党委书记宋卓霖和镇长刘家蓉。同时,检查组发现,这两人在2014年1至4月并未在便民服务中心坐过班,更没有加班。
 
  而当巡查组问时任双庙镇便民中心负责人王典琼2014年该中心有几位工作人员时,得到的回答却是“8名,每人一个月有200元补助”。
 
  但在领取加班津贴时,为何会冒出24人?对于主持人现场提出的问题,时任该镇党委书记宋卓霖回答称,当时的镇党委、政府办公区与便民服务中心不在一起,经办人当时并未提出这一问题,而他自己也没有严格审核把关,承认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到位。
 
  对此,达川区财政局副局长李志华表示,这种巧立名目发放津贴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严令禁止的。问题暴露出来后,该局已责成当时违规领取津贴的所有人员上交了全部违规所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做到监督全覆盖。”
 
  将巡察成果置于阳光下 接受群众监督
 
  据达州市达川区委巡察办主任、区纪委常委米元双介绍,这是该市纪检监察系统直播栏目《阳光问廉》首次走进乡镇一级。2017年5月,听取集中巡察双庙镇的情况后,达川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当即决定对双庙镇启动为期3个月“软乡弱村”专项整顿活动。“当天节目曝光的问题均是巡察中发现的,以直播节目形式公布出来,也是为了接受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
 
  2016年8月,达川区组建巡察队伍,划定了巡察“七不准”纪律红线,编印了《达川区巡察工作手册》,细化了巡察工作制度、流程,明确了巡察工作原则、方法和程序,定期召开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巡察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巡察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达川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已对18个乡镇、部门开展6轮集中巡察,发现党建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问题259个,移交问题线索56件,立案审查3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6人。
 
  “巡察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在。绝不能重巡察、轻整改,让巡察工作虎头蛇尾,一巡了之。”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国斌说道。
 
  据悉,该节目采取季播形式,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将有针对性地走进行业、部门、乡镇,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