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洁四川”关注达川:信访预警通知书背后的“绣花”功夫

发布时间:2018-09-20 来源: 廉洁四川

  9月3日晚,达州市达川区纪委监委信访室里,副主任曹佳娟还在忙碌:“每月初,我们都会对上月信访举报情况进行分析。若发现某地、某领域信访举报问题突出,还会撰写信访预警通知书,发给区级部门和相关负责人。”

  2017年以来,达川区探索建立信访预警提醒机制,通过综合研判和信访预警提醒的方式,及早抓好廉情风险防范,促进“两个责任”的落实。

  一项数据引发的思考

  2017年初,全省一项数据排名最新出炉:达川区2016年全年扶贫领域信访举报量全省第一。“这个‘第一’并不光彩。”曹佳娟说,“自此,大家开始反思工作中的问题。”

  很快,该区纪委监委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制:出台信访举报突出问题排查、综合分析制度,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一个时期的信访问题,深入研判分析各地、各行业、各领域信访问题,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定期不定期向区委、区政府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等“点对点”发出信访预警通知书,提醒其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整改落实,并及时向区纪委反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

  “工作人员会通过几大信息收集渠道统计数据,并通过同比、环比等方式,了解数据变化;询问相关单位或乡镇近期工作,了解问题成因和痛点、难点;综合分析问题的地域分布、类型分布及产生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整改建议等。”曹佳娟介绍。此外,区纪委内部还成立了预警风险评估小组,对问题划定风险管理等级。对于信访预警通知书中提到的问题,还规定相关部门要在7个工作日内向区纪委反馈整改方案,15个工作日内汇报整改落实情况。

 


统计分析信访情况(唐芸  摄)

  发出25份信访预警通知书

  有了完善的问题排查、综合分析制度,反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等方面的信访预警通知书很快出现在了达川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的办公桌上。

  达川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杨胜东依然记得第一次拿到信访预警通知书时的情景,“当时预警通知书提的主要是扶贫中的精准识别、项目资金管理等问题。当这些问题通过数据、图表等方式呈现在我眼前时,让我看到了我工作中的‘短板’。”随后,该区扶贫移民局与区纪委监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扶贫领域危房改造项目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规办理、享受危房改造资金案件62件,问责处理62人。“信访预警通知书可以帮我们及时掌握群众的关注点、问题的多发点、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危点,让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杨胜东说道。

  “今年以来,我区已发出《信访预警通知书》25份,预警问题17个,督促相关区级领导牵头开展危房改造、教育‘四乱’、新农合医保等系列专项整治,并建议通过民情走访、现场化解、全程督办等方式,有效解决矛盾纠纷80余起,群众满意度、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该区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陈刚说道。

  据悉,今年1月至8月,达川区纪委监委共受理信访举报322件,较去年同期减少44件,同比下降12%,其中涉及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信访举报194件,较去年同期的297件减少103件,同比下降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