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华西都市报:达川“绣花式”监督护航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达川区纪委监委干部督查乡镇卫生院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

达川区纪委监委干部走访群众。
为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来,达川区纪委监委狠下“绣花功夫”,分片分组对全区54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蹲点督导,通过片区协作、交叉监督、随机走访等方式,对扶贫领域五大类23项整治内容监督“全覆盖”,确保脱贫攻坚相关工作落到实处,惠及每个群众。
一次调查
解决了张学昌的新房子
“本以为今年的易地扶贫搬迁与我无缘了,多亏了区纪委领导干部的关心帮助,如今我在镇上的新房就快装修好了,马上就可以搬进新家了。”赵固镇兴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学昌兴高采烈地说道。
作为赵固镇兴隆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张学昌已于2017年脱贫,但是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一块心病,家中的房屋破败不堪,每到下雨,家中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2017年7月,经张学昌本人申请,村支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张学昌家被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可是村上却没有及时将张学昌的易地扶贫搬迁资料上报,致使张学昌无法享受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3月,张学昌将这一情况向区纪委监委反映后,区纪委监委庚即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发现兴隆村村干部由于业务不熟,漏报了张学昌家的易地扶贫搬迁资料,区纪委监委对兴隆村的干部予以了组织处理,同时,积极与区以工代赈办沟通协调,在赵固镇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自愿退出对象中进行优先调济。“2018年6月,张学昌的易地扶贫搬迁的名额终于被调剂下来。”
一次走访
开启了张再春的新生活
“我再也不用四处漂泊了,感谢党和政府,也谢谢你们的关心帮助,让我重新有了家,我终于可以落叶归根了!”渡市镇龙镇村低保户张再春紧握着纪委监委走访干部的手,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张再春,56岁,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一直未婚,家徒四壁,且未享受任何惠民政策。今年4月,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在渡市镇龙镇村走访调查时发现了这一情况。随即,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找到龙镇村村干部了解情况,原来张再春多年前因精神疾病发作,离家出走后一直在外流浪,村上一直无法与他取得联系,直至今年3月,他才回来,因此未享受任何惠民政策。针对这一情况,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渡市镇党委政府,协调解决张再春的具体困难,同时要求根据其情况尽快办理相关惠民政策手续。在区纪委监委的督促下,今年5月,张再春家的房屋进行了危房重建,并被纳入低保保障对象。
“一场脱贫攻坚战,不仅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更开启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我们耐心多一点,用情深一点,工作细一点,监督严一点,让贫困的‘种子’失去萌芽的土壤,这场战役必将完美胜利。”该区纪委监委负责人说道。
王本勇粟高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