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达州日报”关注大竹:第三届廉政论坛暨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座谈

发布时间:2017-08-07 来源: 未知
上下联动举反腐利剑 专家云集送倡廉清风
——记第三届廉政大竹论坛暨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座谈会
 
  7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廉政大竹论坛暨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座谈会在大竹县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四川省社科院和黑龙江省、湖南省、四川省等地的市、县纪委监察部门专家、学者、嘉宾200余人参加论坛。
 
  开篇切“题”
 
  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孙壮志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的贺信并致辞。贺信中充分肯定了大竹廉政调研基地这一基层研讨平台的作用。当前,一些基层“微腐败”在群众身边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基层的“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要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就必须把反腐倡廉的各项措施延伸到基层、落实到基层,将压力和责任传导到基层,在解决好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同时,切实维护和实现好群众的利益,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地方言“治”
 
  达州市、佳木斯市等地党委或纪委负责人现场交流发言或书面材料交流,毫无保留地把当地反腐“绝招”和倡廉“真经”分享出来。
 
  大竹县搭建“阳光惠民”互动平台,加强民生资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透明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拉近干群关系。
 
  佳木斯市的“智慧纪检”、宁远县的“互联网+监督”、余姚市的“四屏联动”、蓝山县的“毛俊村样本”、西秀区的“五化”模式和广元市的“三委”治村模式、“三步法”等等,无不体现出亲民、便民、惠民理念。
 
  达川区实施“财政因素分配法”,以乡镇人口、远近、上年实得财力等因素作为财政资金分配条件,让“跑部钱进”没市场、让“吃拿卡要”没机会。
 
  永州市出台的禁酒令,达州市、广元市正风肃纪的随手拍、举报一键通、“阳光问廉”,朝天区开通信访举报接访直通车、开办朝天问政栏目,从基层的政治文化入手,拔除不正之风病根。
 
  专家献“策”
 
  与会专家学者就市县纪委工作的普遍困惑,结合自身理论研究,作了精彩发言。
 
  中央纪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李雪琴认为:基层的反腐倡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基层反腐倡廉,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基层发展方面的探索,体现党和国家自律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具体化的做法。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总编辑、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杨永纯认为:“微”一般认为公权腐败的“小”。“小”归纳起来七点,一是公权侵害群众利益的形式、行为的涉及范围的小;二是侵害的都是敏感领域,构成了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特殊直接感知;三是它的侵害特征和性质与一般腐败行为没有实质差异,但因为行为的频发和范围,直接影响了党在基层的执政效能;四是“微腐败”的治理,实际隐含了对党和政府某种形象的认知;五是“小”到从监察角度缺少防范机制,没有明确的制度来界定,无法准确定义侵害的特征以及对微腐败的防治;六是“微”如果不防,则有“渐”的可能;七是这种腐败和基层日常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处理中因为难以“上纲上线”因此存在实际困难。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副所长冯军认为,研究基层反腐要做到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既要有先进技术手段,也要有人与人的感情交流;纪委监察工作要和法制相结合,要依法治国,依规治国;党风廉政建设要和发展相结合,反腐不仅是发展的保障,也是发展的一部分。
 
    闭幕“收官”
 
    闭幕式上,四川省纪委常委荣凌指出,四川省纪委通过构建“纪委监督+巡察监督+群众监督”立体网络,开辟省级媒体监督专栏,打造正风肃纪“麻辣烫”品牌,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第三届廉政大竹论坛暨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座谈会,以“反腐倡廉向基层延伸——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与实践”为主题,高度契合中央、省级的决策部署,有力回应群众关注焦点,必将在经验交流、智慧碰撞中结出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