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廉洁四川”关注渠县:为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咒”
发布时间:2018-08-29
来源:
廉洁四川

“贫困儿童保教助,国家补贴一千元。两免一补润普九,国家再贴千余元……”达州市渠县渠南乡大山村的村民,自编的惠民政策顺口溜朗朗上口。村里的大事小情、财务收支情况、各项惠民政策都不再是“秘密”。
这是渠县在全县范围内加强村务组务公开,让百姓从知情到参与、从表达到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项重要举措。此举,切实为小微权力戴上了“紧箍咒”。
一本手册晒出小微权力“大清单”
渠县编制的《渠县村(社区)小微权力手册》,从村(社区)权力清单、村(居)民权益事项清单到惠民政策、村(居)务运行流程、信访举报,梳理出20项42条村级权力事项,明晰责任、划清界线,明确村干部“5个禁止、22个不准”负面清单,促进村(社)权力“阳光运行”。
“只要对照这本手册,我们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该怎么做,哪些事不能做。村组干部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大家的监督下,心里也就更坦荡了。”《手册》被下发至村社干部及部分群众代表,临巴镇凉桥村村支部书记邓一清深有感触。
不仅让群众反映问题,更要把监督的“放大镜”交给群众。渠县在全县566个村(社区)人员相对集中的院坝设置“村务组务公开栏”3000余个,打造群众“明白墙”200余面,并通过召开“坝坝会”的形式,时时向群众通报党务、村务及财务等情况,确保权力晾晒“全覆盖”。
此外,该县还以流程图的形式,对卫生、村民救灾救助申请、医疗参报、入党申请等便民服务权力事项进行了梳理,明确每项村务工作的办理条件、办理步骤、办结时限,群众办事一目了然。
一个平台开辟群众监督新渠道
“你好,是纪委吗?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个举报号码,我有事要举报……”今年2月的一天,渠县纪委信访室工作人员段静,接到宋家乡小黎村村民李某某的举报:原组长扣留了他1900多元粮食直补款。
渠县纪委接到举报后,立即安排宋家乡纪委调查处理。扣留的粮食直补款被返还,小黎村委会按程序撤销了原村民小组长的职务,并另选他人担任村民小组长。从纪委接到举报到问题的解决,不到一个月时间。
“如果没有‘廉洁渠县’电视互动公开平台,李某某的问题可能不会这么快就得到解决。”渠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杨子希介绍,该县农村留守老人较多、文化水平较低,消息闭塞,电视是他们接收外部消息的主要来源。为此,他们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互动电视技术,建立“廉洁渠县”电视互动公开平台。
该平台设置了“我的家园、脱贫攻坚、惠民政策、廉洁细胞、公开公示、通报曝光、信访举报”等七个一级栏目,并根据不同地域显示不同内容,不同层级设置不同权限。乡镇可以自主上传更新资料,内容由乡镇纪委书记严格把关,确保内容的准确及时。通过平台管理端,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时查看所有村的村务公开信息,实时监督管理。
目前,渠县纪委正在建设“廉洁渠县”手机APP,利用手机普及率高、使用方便的优势,与“廉洁渠县”电视互动公开平台互动,进一步完善“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一体化监督模式。(编辑: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