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华西都市报”关注通川: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发布时间:2018-08-2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现在赶场办事方便多了!大家都很高兴!”以前,双龙镇没有自己的便民服务中心,群众办事很不方便。2018年初,标准化的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刚刚到双龙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完事的张家俊难掩喜悦之情。
 
  双龙镇的变化,仅仅是通川区创新实施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法、集中资金办大事的缩影。
 
  如何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做好社会民生,发展区域经济?通川区在全市先行先试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法,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分配、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全过程,激发乡镇发展活力。
 
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解决怎么分、分多少问题
 
  “现在,我们赶场不再深一脚浅一脚,走起来干干爽爽的。”以前,龙滩乡场镇道路未硬化,居民戏称“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乡政府通过集体决策,决定将原计划用于维修职工宿舍的资金调剂用于场镇道路的硬化、亮化,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交口称赞。
 
  据通川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法是以绩效管理为导向、结果运用为目的,共分为保障性因素、工作类因素、绩效评价因素、激励因素4个大类10项指标,因地制宜设置乡镇辖区人口、幅员面积、距离城区远近等因素,考虑承担市、区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难易程度设置权重,从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其他公共服务支出全方位覆盖乡镇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所需,构建起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科学系统。
 
  “这个管理新机制一改过去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解决了财政资金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的问题。”区财政局负责人黄本松说。近两年来,通过不断完善绩效分配指标,绩效分配资金不断增加,一件又一件发展大事、民生实事得以解决。
 
调动乡镇干事创业积极性 解决花得怎么样、花钱结果问题
 
  “绩效分配法既保障了乡镇财政运转所需资金,又通过评价考核指标约束乡镇将干部职工应得的工资福利待遇政策执行到位,解决了乡镇干部工作的后顾之忧,使大家一门心思扎根基层干工作。”北山镇党委书记赵彬说。
 
  按照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法,每个贫困村8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20万元奖励资金的分配,促进贫困村产业蓬勃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收入和贫困人口收入。同时,产业利益连接机制的建立实施,为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提供了资金保障。
 
  人心齐,泰山移。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法实施以来,一批脱贫攻坚、民生领域的急、难、大事得以解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武滩村香椿、棋盘村芦笋、千宁村猕猴桃、八口村蓝莓等蔬菜水果栽培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达8.5万亩;培育战马村长毛兔、钟坪村梅花鹿、半田村眼镜蛇等特色养殖基地25个,高标准建成磐石、蒲家等乡镇“脱贫攻坚引领区”;45个贫困村升级打造了标准化党群活动中心,解决了基层党支部活动无场地的难题。
 
集中资金办大事 解决违法现象的发生问题
 
  2017年,通川区脱贫摘帽在全市率先顺利通过国家、省、市验收。全区2.3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6%以内。这离不开乡镇财政资金绩效分配法向脱贫攻坚领域的倾斜。
 
  据区财政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区还聘请中介机构使用财务审核、比较等多种方式对乡镇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及效益进行三级16项指标的全面评价,并根据评价情况进行评分。得分前(后)三位的乡镇,分别调增(减)下年度年初预算。调整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因素比例,重点向惠民生、促发展、脱贫攻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倾斜,让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
 
  同时,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按程序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将财政资金分配权、使用权、监督权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源上杜绝“跑钱要钱、任性花钱、钱非所用、以钱谋利”等现象的发生。
 
  现今,通川乡镇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农村环境持续美化,致富技能不断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正朝着“乡村振兴”目标大步迈进。
 
  陈传玲文志碧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