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华西都市报:万源管住基层“微权力” 铲除扶贫领域“微腐败”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
华西都市报

“这么多扶贫款,我只借用一点,也不会有人晓得的,应该不会出事。”万源市庙坡乡海家坪村原党支部书记谢兴荣抱着侥幸心理,利用手中的权力,套取扶贫资金共14.04万元,其中,11.831万元用于集体开支,22090元用于个人日常开支,2017年9月,被万源市纪委监委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扶贫领域的“微腐败”如芒在背,整治“微腐败”如箭在弦上。去年以来,万源市纪委监委始终把整治基层“微腐败”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开出“小微权力”清单,利用“互联网+监督”模式,建立脱贫攻坚互联网监督平台,严管村级“小微权力”,坚决减少“微腐败”存量、遏制“微腐败”增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编制清单
厘清权力运行边界
“低保、孤儿供养、危房改造等群众关心的事项,每一项都有办事流程图,如何办,找谁办,一目了然。”白沙镇青龙嘴村的村民黄林银满意的说道。在万源市白沙镇青龙嘴村村委会的墙上,以漫画形式展示的32条“小微权力”清单十分醒目,每一项权力都对应着一个业务办理流程图,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常见问题只要按图办理就行。
白沙镇纪委书记苟华鑫说:“以前扶贫项目申报过程都不规范,有的村干部存在优亲厚友的情况,现在把所有的权力都归纳到‘小微权力’清单里,程序规范了,干部也不敢乱作为了,群众更满意了。”
据了解,为确保扶贫政策精准落实,万源市在去年试点推广“小微权力”清单的基础上,今年重点把深化“小微权力”清单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将村级重大决策、村级管理、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村务、救灾救助申请、计划生育服务等12大类权力事项,全部纳入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之列,基本实现了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真正从源头上遏制了“微腐败”的发生。
阳光运行
让“微腐败”无处藏身
今年3月,石窝镇走马坪村在脱贫攻坚互联网监督平台上公布了该村易地搬迁户明细表,有村民发现其中1户村民已在城里购买商品房,且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条件,便向万源市纪委举报。经核查属实,随后将这户违规获取的10余万元补助款追缴上交财政,村里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纪律处分。
“把‘小微权力’搬到网上,让其置于广大群众监督之中。”万源市纪委监委开通脱贫攻坚互联网监督平台,该平台共有精准扶贫、权力监督、通知公告、您呼我应4大板块,重点将扶贫政策、村级权力、村级“三资管理”、典型案例及查处情况及时公开到平台上,让村民在全国各地都可以通过电脑、手机进行查询,并提供举报方式,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同时,该市创新实施“阳光村务”电视公开,确保群众足不出户,便知全村事务,全力推进基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整治、党风廉政建设等各项工作。
三级监督
延伸精准监督“触角”
“小微权力”规范运行离不开监督,万源市构建乡镇纪委专责监督、村务监督委员会专职监督和市纪委专项巡查监督的三级监督体系。全市52个乡镇全部配齐配强专兼职纪检干部,411个村(社区)全部设立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情况,有效解决了村级监督中存在的缺位和失位问题。并及时出台《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流程图及文书范本(试行)》和村务监督委员考核办法,进一步促进村务监督委员履职的实效性。
太平镇纪委书记张建华说:“我们每月都会组织村监委会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了解村监委会‘三资管理’情况和各村小组财务开支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醒。”
同时,万源市纪委监委还综合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查,去年以来,共开展8轮专项巡查,巡查组发现问题达1000个,约谈17人,组织处理7人。据统计,该市自“小微权力”规范运行以来,共立案审查扶贫领域案件169件173人,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曝光典型问题9起,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