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华西都市报:万源411个村实现阳光监督“全覆盖”

发布时间:2018-10-19 来源: 华西城市读本

  “以前,党务、村务、财务公示情况都是贴在村上的公示栏,想起来就去看一下,没有看到也就算了。如今有了这个电视平台,随时都可以把村务公示情况调出来看,也不用担心过时看不到了。”太平镇牛卯坪村村民罗远军口中的电视平台,是万源市纪委依托四川省广电网络公司的“雪亮工程”,建成的“阳光村务”电视公开平台。

  近年来,万源市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在全市411个村(社区)创新推行“阳光村务”电视公开,让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都能获取村务信息,真正实现“打开电视,晓民生政策;足不出户,解民生所需”,有效提高了农村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有所为,民有所知”。

  阳光“晒权” 剑指基层“微腐败”

  一直以来,反映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较为突出。究其原因,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没有得到保障。一些人不想公开怕麻烦、不愿公开怕损害自己利益、不敢公开怕经不起干部群众检验,导致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的问题非常突出。

  这些问题的发生,造成了村民与干部之间的隔阂和误解,侵害了群众切身利益,腐蚀了党的执政根基,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为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万源市创新思路,探索新形势下村务管理公开的新模式,运用网络技术的先进理念,搭建起“阳光村务”电视公开平台。把村级事务全部“晒”在电视上,让老百姓随时知晓村级事务,实现了公开与参与并重,村民与村级组织互动,从源头遏制了“微腐败”滋生的土壤。

  监督“面对面” 为干部施“防腐剂”

  “平台推开后,真正给了老百姓一个明白账,其实也是给我们戴了一个紧箍咒,让我们不敢有半点私心,也让群众更加相信我们。”茶垭乡邱家坪村村主任说道。

  据了解,该电视公开平台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共设置4大板块及12个子栏目。重点将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分工、联系电话,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和监务情况,村监委会成员及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惠民政策每项补助情况,原汁原味及时公开到平台上。按照常态化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按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原则,明确信息形成后3天内必须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于每月1日公开,并保证与村内公开栏、公开网站同步更新。所有上传公开的信息是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对村“两委”提供的公开信息进行把关,乡纪委审核,确保信息真实无误后安排专人统一上传发布。

  “以前我们担心村和乡上联合做假账,现在所有村务都上了电视公开,一切都在我们的监督下,就算他们想作假都难。”白沙镇青龙嘴村民赵大原说。
 
  “阳光村务”电视公开,坚持步步透明,人人参与,环环监督,从“互联网+阳光村务监督平台”到电视公开,促使党员干部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的参与度进一步加强,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度得到提高。

  在线互动 搭起干群关系“连心桥”

  “我试着拨打电视上的电话咨询危房改造的申报政策,真的有同志给我耐心解释各项政策,以后再也不用跑很多路了,真是方便。”梨树乡横山子村一村民通过电视公开平台在线咨询扶贫政策后赞叹道。

  该市运用电视公开平台积极与群众互动,以电话咨询、微信互动等方式,在线为群众答疑解惑,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同时,各村明确专人负责村级电视公开,定期收集群众意见,常态化公开村务、财务运行情况,落实乡纪委审核、市纪委监督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审议、反馈、审查、监督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

  太平镇纪委书记张建华说:“从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程序扩展,从财务收支项目公开向明细账目和逐笔逐项公开扩展,真正亮出村上‘家底’、交出干部‘心底’。同时,群众通过平台与干部交流互动,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拆除了‘隔心墙’,使干群关系更融洽。”

  据统计,自建立“阳光村务”电视公开平台以来,村务民主管理率达到98%,群众越级信访量下降13.9%,探索出了农村基层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