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四川宣汉重拳出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
新华社成都2月20日电(记者 张海磊)“李大哥,你已经几个年头没回家,现在看到家乡的变化,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意见,特别是有什么最不满意的地方,希望你提出来,我们来帮你解决!”“感谢党和政府这几年对家乡建设作出的贡献,让我们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提升,但我还是有一件事很不满意,就是......”这是四川省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干部老张与常年外出务工的老李在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中的对话。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九届二次全会上提出的“在解决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上下功夫”要求,2019年,该县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实招、下重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和幸福感。
“把好脉”才能“开对方”
负责牵头抓总此项工作的县纪委书记王通说:“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做了大量群众看在眼里、赞在口中的工作,但宣汉的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我们没有下深水,还有很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据了解,为扎实推进整治活动,该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工作办公室,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及时制发全县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全县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工作会,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县委书记唐廷教表示,“开展整治活动,就是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赢得群众认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成繁荣美丽新宣汉奋斗目标和建成全国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两个定位提供坚强保障。”
哪些是“群众最不满意的事”?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据悉,从2月1日至2月28日,该县在全县范围内收集民诉民意,对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进行“大起底”。据县委办公室主任彭卫东讲,“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集中开展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四大活动收集问题,把准问题脉搏,对症治病用药。”
据了解,在“大梳理”活动中,该县通过召开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座谈会、深化“院坝纪检行”活动等方式,开门纳谏收集各行各业群众代表意见建议,分析研判找准群众诉求最强烈的问题。在“大走访”活动中,结合“党员活动日”,组织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村入户,一对一、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在“大征集”活动中,通过在宣汉电视台、“宣汉发布”等主流媒体的重要版面、显著位置上高频次发布征集活动通知,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在“大调查”活动中,通过随机电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征求城乡居民、村(社区)和乡镇干部意见,精准形成问题清单。截止目前,该县共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7000余件,收集梳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在问题收集后,该县将通过3步明确“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第1步是对四大活动收集的问题按“民生民利类”和“管理服务类”两大类,分“立即解决、限期解决、分期解决、政策限制”4种方式进行分析评估,甄别筛选出20个问题纳入备选范围;第2步是通过群众在县级媒体上投票,确定15个问题纳入候选范围;第3步是提交县委常委会审议,最终确定10件群众最不满意、最盼望解决的事情纳入整治内容。这3步将在4月10日前完成。对未纳入的问题,也将分层分类移交各地和相关部门(单位)认真研究,积极推进解决。
“诊准病”还要“看疗效”
据了解,该县为确保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取得实效,也将采取5个步骤。第1步是公开征集群众对整治“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对策建议;第2步是将群众建议分类汇总后反馈给县级牵头部门(单位)并制定工作措施;第3步是反向咨询牵头部门(单位)吸纳群众建议情况并解释未纳入的原因,最大程度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第4步是督促各牵头部门(单位)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整治;第5步是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网络投票和电话回访等方式,由群众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同时原汁原味进行宣传报道。各项整治措施也将在12月31日前完成。
“此次整治活动既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也是县委、县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将此项工作办成全县人民欢迎的民心工程。”彭卫东讲道。
据悉,此项工作已纳入该县年终目标绩效考核,由县委办公室统筹抓总,各牵头部门(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负总责。对马上能够解决的问题,立说立行,迅速整改;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解决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向群众阐明理由,获得理解支持。该县纪委监委也将加大监督力度,对工作不落实、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纳入“阳光问廉”曝光内容,并严肃问责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