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纪检开门反腐:请进来走出去 打造网上纪检
1月24日,四川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四川省纪检监察干部公开承诺书》,省纪委委员在会上带头集体承诺。会后,全省4万多名纪检监察干部职工全部签订承诺书。“廉洁四川”网站全文公布六项承诺。
这是四川纪检“开门反腐”的缩影。
去神秘:打造网上纪检
在2个月内连续及时公布8名省内厅级官员的查处情况,让一度弥漫在民间的种种猜测很快烟消云散,这得益于“廉洁四川”网站的建立。
2013年11月6日,经过精心准备,四川省纪委全新打造的互联网政务平台——“廉洁四川”网站闪亮登台。依托这个平台,四川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动态都在网站首先发布。四川省纪委一方面及时将相关政策法规、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工作动态以及运行程序一一“晒”给公众,并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完善了“五位一体、五级覆盖”的信访举报受理体系,对每一件网络举报,及时下载,导入内网信访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办理,并按照规定向实名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怀臣表示:“政务平台的开通,标志着纪检监察工作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迈入了‘开门反腐’的新阶段。”
网站开通首日,点击率破百万,当天就收到举报件72件。在接下来的运行中,每月点击率近千万次。“廉洁四川”互联网政务平台的建立,相当于再造了一个“网上纪检”,显示出一种开放透明的政治生态,让四川纪检从以往的神秘变得透明起来,在开门反腐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请进来:让群众助力
要实现开门反腐的目标,就得让广大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自2011年起,四川围绕群众关注的反腐倡廉热点、重点问题开展了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工作。通过不记名电话访问和信函访问,直接了解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作风建设、厉行节约等问题的反映,并让群众打分,每半年通报排名。同时,加强社会评价结果运用,明确规定年度评价结果连续两年排在最后一名的市(州)和最后3名的县(市、区),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诫勉期内不得提拔任用。
去年,四川省纪委在对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党风廉政社会评价活动的同时,还对48个省直部门和18个公共服务行业开展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自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党风政风行风社会评价体系全部建立。
群众的参与,倒逼效应逐步显现。去年,四川省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指数从2011年的81.71上升到83.67,群众对部门和行业满意度测评结果分别为83.98和81.37。
借助各类新媒体让群众与纪委面对面,这是四川纪检将群众“请进来”的又一创新举措。各地纪委的政务微博不断涌现,如德阳市纪委的“效能微博”、眉山市东坡区纪委微博等,与群众直接对话互动交流,接受群众举报,并及时公布查办结果;巴中市纪委去年率先在全省举办全媒体“阳光问政”活动,在电视网络直播现场请各界人士组成的考评团以无记名投票评判政府部门工作,对反映的问题,纪委还要进行跟踪督查乃至问责。
将群众“请进来”使得四川纪检开门反腐的道路越走越宽,对各地党委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接受群众信访总量同比上升了近四成;立案近万件,同比上升了26.7%。
走出去:主动作为
把群众请进来,表明了四川纪检反腐倡廉的姿态和决心,而主动走出去,则让四川纪检在开门反腐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去年4月,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作出了一项决定,要求委厅机关的60多名中层干部轮流到省纪委监察厅信访接待窗口接待来访群众。接访两个月,干部们共调查处理信访举报218件,协调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解决群众诉求290件。
去年9月,纪检干部走出去的活动升级:“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进入常态化。而此前,从2012年末到2013年的6月底,这项活动在四川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实施了整整半年。据不完全统计,活动期间,全省共接待群众6万多人次,处理信访举报2万多件,共查处基层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近4千件,解决了群众实际困难6000多个,百余名老信访户表示息诉息访。
接访群众,倾听了民声,解决了群众困难,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也提升了自己的本领。这是接访纪检干部们的共同感受。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下一步将使委厅机关中层干部接访活动制度化,让其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