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天府行”系列报道之——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为了更好的监督
——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创新样本
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是省纪委监察厅今年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加强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规范信访处理和案件查处,实现纪检监察组织全覆盖,2012、2013年,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连续两年被省纪委评为先进纪检组织,为我省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近年来,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每日一学”等培训,提升纪检干部素质和业务能力。
省纪委监察厅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省林业厅党组成员蒲晓虎:“一是坚持对干部培训,针对直管专职纪检干部在业务上、林业法规不熟,坚持每月一学,提升业务素质;具体方法一是请专家讲课,针对招投标、两大工程执法,进行主题发言和讨论学习,引导专职纪检干部全面参与,请专家讲授林业业务,使干部既熟悉纪检监察业务也熟悉林业法律法规。”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是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工程。目前,林业系统违纪违法案件处于易发多发阶段,四川省林业厅把每年一月份作为“党风廉政教育月”,加强廉政教育,警钟长鸣,今年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自觉拒腐防变、提升‘六个林业成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对林业系统最近5、6年案件进行分析,2008年-2012年期间平均每年林业系统违纪违法案件78件,最近两年呈明显的增长趋势,2013年达107件,多数是失职渎职案件、贪污受贿案件,多发生在基层,我们在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后,特别加强了对基层纪委办案指导,总结林业办案的规律,进行综合治理。”
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把查办案件作为纪检工作的主业,近年来,在派驻省林业厅纪检组牵头督办下,全省林业系统查办多起失职类案件,扭转了多年无立案的局面:
“我们查办案件,一是以案促建、查案治本,对群众反映的一些问题,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直接查处,如2013年对下属某造林副局长私驾公车造成严重交通事故问题进行调查,给予记大过、免职处分,进行通报,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不准私驾公车;二是指导直属单位纪委查办案件,去年共受理来信来访案件43件,自办36件,立案2件,处分3件3人;2013年市州纪检机关共查办林业系统职工违法违纪案件26件,处分22人。(四川人民广播电台 王映)
丹棱县:强化“两个责任” 营造风清气正
近年来,眉山市丹棱县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切入口,以求真务实的工作,卓有成效的业绩,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2013年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满意度全省排名前列。四大班子领导成员连续多年无人违规违纪。
汤学英是丹棱县丹棱镇的纪委副书记。2011年以来主要承担辖区内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房屋拆迁工作。她克服拆迁工作中困难较大、矛盾较多的问题,挨家挨户做工作,经手的拆迁资金达4千万元,使辖区内300多户老百姓的房屋拆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汤雪英告诉记者:我就利用纪委的这个工作,在我的工作当中很规范的进行拆迁补偿和对老百姓进行讲解,是这样操作的。
由于汤学英在本职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自己也被火速提拔为丹棱县拆迁办副主任。一直以来,丹棱县委检验干部始终秉承“干成常事是本职,干成难事是本领,干成大事是功臣”的标准。截至目前,丹棱县71名一线业绩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其中2013年提拔重用干部59名,占总数的83%。丹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枫告诉记者:清正廉洁是我们衡量干部最重要的标准。我们组织部门在干部工作中,始终把这一条作为最基本、最严格的要求。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丹棱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改进作风相关规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精简会议60多个,“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同时,大力开展专项治理、明察暗访乡镇、县级部门434个,纠正问题57个,加强了招投标监督,节约资金2811万元。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表示:实践证明,抓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四川人民广播电台 漆江)
仁寿县:践行“六条承诺” 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以践行省纪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六条公开承诺”为抓手,眉山市仁寿县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作为全国第三、四川第一人口大县。2013年度,仁寿县在眉山市党风廉政建设中综合排名第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排名全省前五位。
仁寿县龙正镇位置偏僻,辖区面积57.96平方公里,管辖8个村、4个社区,常驻人口达11212户31760人。以前权力运行分散、不够透明,很多老百姓日常办事不便。该镇2009年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民政、农业、综合、劳动保障等老百姓日常办事最多的部门全部进入该中心。是眉山市乡镇最早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地区。
仁寿县龙正镇便民服务中心计生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干玉彬告诉记者,每逢镇上赶集,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我们这边这个窗口和社保的窗口,是大厅里面业务量比较大的。我们逢场天的中午,从早上上班到12点那是没停过。
据当地纪委负责人介绍,便民服务中心的成立强化了权力制约,运行更加透明有效,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正在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办事的龙正镇龙驹社区居民朱力告诉记者,自从有了便民服务中心,他们办事非常方便,实现了一站式全部解决的目标:我来咨询哈医保的、小娃娃买的那种。得到了满意的答复。经常来,服务态度很好,很满意。免得跑仁寿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也不方便,跑那么远。
仁寿县龙正镇党委书记李建伟表示,通过便民服务中心这个窗口,将清正廉洁、严于律己,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还要再进一步的管理规范,制度规范,管理流程的规范,进一步的规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仁寿县纪委在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的同时,将进一步践行省纪委全会提出的 “六条公开承诺”,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四川人民广播电台 漆江)
创新监督机制的乡镇实践
党务、政务、村务如何最大限度地公开,公开效果怎样?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东林乡积极创新实践监督机制,探索出基层“三务”公开新方式,突破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懂公开三大“瓶颈”,实现党员、群众、社会“三满意”。
让制度约束权力。东林乡监督机制的创新实践还远不止这些,廉情预警信息员廉情预警机制,及时提醒、爱护和保护基层干部;“勤廉指数”测评,健全了绩效评估体系,有效遏制了基层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绵阳市游仙区东林乡纪委书记向琳告诉记者:“勤政和廉政是对村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把勤政和廉政两个方面具体的指标进行量化,让群众参与测评。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应该说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东林乡开展村级“勤廉指数”测评活动,一方面使村干部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群众评价结果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绵阳市游仙区东林乡张家坪村村民刘兴华告诉记者:“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是求真务实,及时把党的政策宣传到、落实到各家各户。政府的、惠民的这些基本上做的还是可以。”
在游仙区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践行省纪委“六条公开承诺”和落实“两个责任”活动中,游仙区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事业同部署、同督促、同考核。经济社会事业也是蓬勃发展。2013年,全区实现GDP160.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46元。绵阳市游仙区委常委、纪委书记姜曦表示:“我们游仙区通过认真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促进了全区这几年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去年民生投入的资金达到2千多万。很好的解决了群众就业,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老百姓行路难、饮水难这些具体问题。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肯定和评价。”(四川人民广播电台 漆江报道)
绵阳市人社局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业务工作新进步
“打铁还须自身硬,正人必先正自己”。 在绵阳市纪委述责述廉制度的推动下,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工作,每年都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年度重要工作。作为和广大老百姓联系紧密的政府窗口单位之一,通过抓部署、抓机制、抓教育、抓作风、抓公开、抓窗口等方式,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特别是在全局党员干部中间开展述责述廉以后,各项业务工作有了新进步。绵阳市社保局企业征缴科工作人员栗娟告诉记者:就是晓得自己这个工作还是比较神圣的,对老百姓服务嘛,直接面对老百姓。然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很有帮助,现在对老百姓就更加亲切一些。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社局干部职工的变化,办理业务的群众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绵阳市通力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的毛嘉丽告诉记者,现在办事比原来方便多了:我来交医保,服务水平还可以,服务态度还多好的,都热情,也很耐心解释这些。
通过党风廉政建设一系列的举措,2013年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年没有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尤其是组织公开考试46场、5.7万人次、10多万科次,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件,考试安全在全省排名第一。作为我省的人口大市,绵阳市人社局管理的社保基金上百亿元,涉及除在校学生约400多万人,确保了社保基金的安全。绵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川萍表示: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实际上是“两手抓”,两个都必须要抓好的工作。党风廉政建设抓好了,实际上对业务工作的促进是很大的。当然业务工作抓好了又反过来证明党风廉政建设抓的有成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抓了干部队伍的建设。让局里的每一个干部,都认认真真的去为群众去工作和服务,自然就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大家的认真劲调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