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制度创新助力巡视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巡视工作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省情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巡视制度创新,通过构建相对系统的巡视制度体系,逐步规范巡视工作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巡视监督实效,促进了巡视工作反腐败“利剑”和“尖兵”作用的有效发挥。
主动谋划,建章立制总体规范
为认真落实中央围绕“一个中心”、聚焦“四个着力”、拓展“两个责任”要求,四川省坚持主动谋划,结合省情实际加强制度建设总体布局,确保巡视工作规范运行。
加强组织领导。省委坚持把抓好巡视工作作为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的具体内容,不断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适应中央对巡视工作的重大调整,结合四川实际先后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巡视工作的意见》等2个指导性文件,对巡视工作的职能定位、目标任务、方式方法、组织保障等进行全面规范。省委书记王东明先后5次做出重要批示,对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今年中央系列重要会议召开后,第一时间召开省常委会议传达学习,及时研究建立省委常委会定期研究巡视工作机制和省委“五人小组”听取巡视工作汇报机制等。
注重整体谋划。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切实发挥在制度创新方面的组织领导和把关定向作用,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建立协作配合、上下联动,信息沟通、信访处置等制度机制的具体方案。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组长和副组长单位职能作用,各负其责,积极协助解决有关问题。今年上半年,省纪委还多次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相关问题。
层层传导压力。把支持配合巡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建立巡视组与被巡视单位领导共担巡视责任、共谋巡视成效的“双责任制”。督促全省21个市(州)全部建立巡视工作联络机构,指导建立了巡视联络工作实施办法,形成了全省“一盘棋”的战略态势。按照中央的部署,今年还对“两责任一纪律”(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及执行组织纪律)落实情况开展了重点巡视。
稳妥推进,成熟一项巩固一项
充分吸纳巡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积极稳妥推进巡视制度创新,坚持成熟一项巩固一项,有针对性地做好巡视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巧借外力。结合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加强与中央巡视办的沟通对接,积极主动争取指导支持。参照中央巡视组做法,进一步规范巡视准备、巡视了解、巡视报告、巡视反馈、线索移送、材料移交、督促整改、情况公开、资料归档等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系统完备、运行有效的巡视机制制度。借鉴兄弟省区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省情实际进行“加工改造”,形成适应四川“水土”要求,具有本土特色的制度体系。
主动创新。针对巡视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要求巡视组在不违背巡视工作规律和要求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建立省委巡视机构与纪检监察、组织、信访、审计等机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机制;着眼解决巡视力量不足与巡视任务较重之间的矛盾,建立选聘选派干部到巡视机构任职挂职的常态化机制;针对巡视干部业务水平相对单一,较难发现深层次问题的实际,探索实行了审计先行、巡视跟进和纪检监察室派员参加巡视工作的工作模式。
固化成果。对被巡视实践证明可行的创新做法,及时通过建立制度方式进行固化,用以指导面上工作开展。先后对巡视机构成立以来的20余项制度规定进行梳理,对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及时予以清理废止;根据当前任务需要,新制定或修订了《省委巡视机构选聘选派干部任职挂职实施办法(试行)》、《省委巡视组发现重要问题线索移交管理暂行办法》、《四川省巡视成果运用办法(试行)》、《巡视中抽查核实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意见》等制度规定。
实践检验,革故鼎新不断完善
强化执行。出台配套措施保障创新制度得到贯彻执行,调整省纪委分管案件的副书记为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省纪委案管室对问题线索实行统一管理、优先查核、及时反馈。省委组织部将巡视成果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整改落实工作被巡视党委担负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担负第一责任的“双责任”和整改情况以党委名义报送、以主要负责人个人名义报送的“双报告”及党内通报、向社会公开的“双公开”制度。去年,完成了对1个市、52个县的集中巡视,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323件,根据巡视组提供的线索立案查办53人;今年以来,已完成对48个县的集中巡视,向省纪委移交的问题线索已超过去年全年总数。
逐步完善。已形成文件的制度规范一般采取试行方式运行,注重在工作实践中检验制度创新成果,做到不断总结,逐步完善。同时,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持续加强制度创新,拟结合贯彻中央即将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省区市巡视工作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四川巡视工作制度机制,出台巡视组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和“双责”机制等制度措施。